固态发酵微生物章创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固态发酵微生物 3.1 固态发酵多菌种培养及特点 3.2 固体种曲扩大培养技术 3.3 固态分批发酵微生物的生长 3.4 固态发酵菌体量的测定 3.1.2传统固态发酵过程的多菌种混合发酵 3.1.2.1固态发酵微生物的多样性 传统固态发酵的特点是天然接种,多种微生物混合发酵,很难做到纯种发酵。原因是:许多固态发酵是一种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发酵体系,在发酵过程中从各种途径(最主要是空气)中带入大量的微生物。 自然环境、生产原料、水、生产场所、生产用具都会带入微生物,即使以上批的种曲作为种子人工接种,然而这些种曲也不能保证是纯种。 例: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的来源: (1)独特的地理大环境,对微生物种群的分布也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包括: 茅台酒厂所处的位置及其周边的环境、 当地的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及厚度)、 空气环流、气候环境(温度、降雨、湿度)、 水环境; (2)局部环境,包括: 制曲的场所(顶棚及四周墙壁)、 发酵酒窑的窑泥、糟醅、黄水、 酒曲和酒醅堆积场所; 这些场所常年累月地生产,大量的微生物及其孢子存在于这些场所。 (3)酿酒原料:也是微生物载体。 3.1.2.2 多菌种固态发酵的类型 野生菌多菌种混合型 人工接种与野生形多菌种混合型 人工接种多菌种混合型: 野生菌多菌种混合型: 不采用人工接种,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大多是野生型,它们来自生产原料、环境生产、工具或材料、空气; 在同一酒厂的不同局部环境,都存在着种类繁多的不同的微生物菌群。 人工接种与野生形多菌种混合型: 当人们认识到固态发酵中参与发酵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变化规律后,便有意识地分离纯化这些微生物,将有益微生物经过人工培养,接种到培养物中; 生产操作过程中,许多环节会带入野生菌,这些微生物对生产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对生产有益。故由人工接种微生物和其它野生菌共同发酵还是被人们认可的。 由于生长温度、水分含量和选择性原料等因素,人工接种的微生物具有生长优势,故其它野生菌的带入客观上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人工接种多菌种混合型: 将纯培养的多种微生物分别扩大培养,先后或同时接种到培养物上,进行发酵。 例如,乌衣红曲,人们认识到主要是红曲菌、黑曲霉和酵母菌是发挥作用的三种微生物,现已都分离纯化到相应的菌种,并应用于乌衣红曲的大规模生产。 但要准确了解发酵过程中有哪些微生物参与发酵,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哪些菌种在哪个生产阶段发挥作用,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什么手段来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这正是发酵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3.2.1.2 酒曲的微生物生态 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酒曲有两个特点: (1)酒曲,一般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故可从酒曲中分离到大量的微生物; (2)酒曲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是随培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 微生物种群的演替,除了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外,还有许多外界因素对产生微生物的影响。如发酵的原料的选用、通风、翻(拌)料、发酵温度、基质的水活度、pH等条件的变化,都对微生物种群及数量的演替产生重要的影响。 酒曲中微生物演替的重要因素--培养温度 在酒曲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大。有些高温曲的培养,培养温度一般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从最初的30℃左右升温到最高温度可达到65℃。因而不耐热的微生物则会大量死亡。另外,霉菌在制曲过程中都可检测出,但主要是在制曲的前期。检出的种类包括根霉、青霉、曲霉和红曲菌。霉菌虽然也不耐热,但有的霉菌可产生耐热的孢子,因而可以留存下来。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演替的重要因素(例): 茅台酒大曲曲坯入曲房前,曲中的微生物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数量达到105个/g,而革兰氏阳性菌,如芽孢杆菌种类及数量较少。 进入曲房培养后,细菌开始繁殖,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曲温逐渐上升,不耐热的革兰氏阴性菌因高温而死亡,而耐热性好的革兰氏阳性菌大量繁殖。如产芽孢的Bacillus属(B. subtilus、B.licheniformis、B. sterthermophilus、 B. thermoglucoseidusuis、 B. amyloliquefacieus)以及Coccus属、Thermoactinomyces属。 到第一次翻曲时,细菌数量达到107个/g。在制曲的后期,微生物数量减少到105~-106个/g,但仍以耐高温的芽孢杆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只占0.5%。在茅台酒的酒曲中酵母菌在前期的含菌数在总菌数中可达到2~5%,但当培养温度达到65℃时,酵母菌几乎全部死亡。这说明制曲培养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培养温度)是影响菌种演替的重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演替因素-酒曲培养基中水分含量 培养前期的酒曲水分含量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