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9.4技术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ound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Drying 9.4干燥速度和干燥时间 * * 干燥速度和干燥时间 在干燥过程中,在热空气的作用下,湿物料中的水分由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再由其表面汽化而随空气带出,因此,干燥过程中水分在空气与物料之间的平衡关系,干燥的速率及时间等,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条件,而且取决于物料与水分的结合状态。 物料与水分的结合状态 -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水分与物料结合的方式对干燥速度有显著的影响。根据物料中水分除去的难易程度,分为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它只取决于物料本身的特性,而与空气的状态无关。 ①结合水分,包括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物料内可溶固体物溶液中的水分以及物料内毛细管中所含的水分。这些水分与物料的结合较强,其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干燥过程中,水汽扩散到空气主体的推动力降低,除去这种水分有一定困难。实际上含结合水分的是一类孔隙较小的吸水性物料,如木材、纸张、棉、毛织品等。 物料与水分的结合状态 -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②非结合水分,包括存在于物料表面和吸附水分及孔隙中的水分,它主要以机械方式结合,与物料的结合强度较弱,其蒸汽压等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干燥过程中,除去这种水分较容易。实际上含有非结合水分的是一类大孔隙的非吸水性物料,如瓷土、沙子、碎矿石等。 即结合水分产生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难于除去;而非结合水分产生的蒸汽压与纯水无异,容易除去。 物料与水分的结合状态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根据一定的干燥条件下,物料中水分用干燥方法除去的可能与否分为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 ①平衡水分,一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空气流过某一物料,在紧密接触的过程中,物料将排出水分(或吸收水分),直到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汽分压与空气中的水汽分压相等。此时,物料与空气中的水分达到平衡,传质推动力为零。这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称为该空气状态下的平衡水分或平衡含湿量。 φ X 1 XS X* φ S A X≥XS非结合水分。 X<XS结合水分。 0-X*平衡水分 X-X*自由水分 ②自由水分,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即物料中所含的水分大于平衡水分的那一部分。 平衡水分是与空气成相平衡,而用该空气无法去除的水分。物料中的平衡水分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自由水分是物料中超出平衡水分的那一部分,X-X*,自由水分能用干燥方法除。 平衡水分一定是结合水分;自由水分包括了全部非结合水分和一部分结合水分。 对于含水0.29(干基)的天然丝,B点结合水为0.24,则含有0.05的非结合水分,如果将其置于50%相对湿度的空气中,则平衡水分为0.085,自由水分为0.205,自由水分中结合水为0.155,非结合水为0.05。 图为某些物料在室温下的φ-X*曲线,由图可见,不同物料的平衡水分差异很大,而同一种物料的平衡水分随湿空气状态而变化。 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干燥速率 干燥速率U为单位时间、单位干燥表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W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度 一般来说,湿物料在未干燥前,所含水分均匀地分布在物料内部和表面。若将含有自由水分的湿物料与未饱和的热空气接触。则水分将不断汽化至空气中;空气则不断把热量传给物料,以供给水分汽化所需的潜热,并不断把汽化的水分带走。物料表面上的水分汽化后,内部水分即向表面移动,使物料内部的水分逐渐减少。因此干燥速度不仅与干燥介质有关,也与物料本身因失水所引起的变化有关。按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可将干燥过程分为恒定干燥和非恒定干燥。所谓恒定干燥条件是指空气的湿度、温度、速度以及与物料接触的状况都不变。 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度曲线 干燥速度的数据主要依靠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记录不同时间下湿物料的质量G,直到物料质量不再变化时为止。物料中最后所含水分为平衡水分,物料的瞬间含水率为 将物料的含水率对干燥时间进行标绘可得图示的典型干燥曲线。 A 湿含量X Xc tw D C B A D C B t X* 物料表面温度? 干燥时间 ? 预热段 恒速段 降速段 物料的含水率在经过不长的调整时间(AB或A′B)后,随干燥时间呈直线关系减少BC,到达某一临界点C后,减少的速度变慢,CE。 将实验数据用含水率与干燥速度进行标绘,即得到干燥速度曲线。 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U 干燥速度曲线呈现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物料的预热阶段(Pre-heat period) AB或A′B、恒速阶段(Constant-rate period) BC、降速阶段(Falling-rate period) CE。 若物料初始时只有结合水,则干燥过程没有恒速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干燥曲线或干燥速度曲线是在恒定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