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阻止病毒扩散 1、中和抗体( neutralizing antibody) 能与抗体结合,降低或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 机理:* 阻止病毒的吸附和穿入易感细胞 * 病毒与中和Ab形成免疫复合物,易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除。 * 包膜病毒+中和Ab 激活补体破坏细胞。 (1)IgM:*出现早,中和作用不如IgG,但固定补体 的能力强。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中出现此Ab , 可诊断为宫内感染。 *出现早,消失快,患者血清出现此Ab可 视为新近感染。 (2)IgG:主要的中和Ab,中和作用强,能通过胎盘。 (3) IgA: SIgA对局部抗病毒感染起主要作用。 2、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 (二)细胞免疫---清除细胞内的病毒 1、T细胞:CTL:出现较早,感染后1-2小时即 能发挥作用。 Th1:释放各种淋巴因子。 2、NK与K细胞 3、吞噬细胞 (三)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 *抗原结构单一稳定,或引起全身感染并有明 显病毒血症者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 抗原型别较多、易变、不稳定,或仅有粘膜 表面感染,则机体获得的免疫力较短暂, 易再感染。 思考题: 干扰素的概念和它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第19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p.215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 一、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指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2、 垂直传播(vertical ~): 指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产道、 哺 乳及密切接触由亲代直接传给子 代。 如风疹病毒、HIV、HBV、HCMV等。 类 型 途 径 病原体 产前 胎盘 风疹病毒,CMV梅毒螺旋体,弓形体 围产期 产道 衣原体,淋球菌 产后 哺乳等密切 接触 HBV,CMV 生殖细胞 含病毒核酸 反转录病毒(HIV) 垂直传播方式和常见病原体 二、传播途径 粘膜传播: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生 殖道粘膜等。 皮肤传播: 其他:注射、输血、动物咬伤、节肢动物叮咬、 机械性损伤。 多数以一种途径,少数是多途径(HIV)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viral infection):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 (二)显性感染(apparent ~): 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感染。可表现为局部感染 或全身感染。显性感染发生率见下表! 1、急性病毒感染(acute ~): 一般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 恢复后机体内不在存在病毒。 各种主要病毒感染的显性感染发生率 病毒 显性感染发生率(%) 天花病毒 100 麻疹病毒 100 VZV 100 HIV 100 流感病毒 甲型、新亚型病毒发病率高 腮腺炎病毒 80 风疹病毒 60-70 狂犬病毒 30-100 HSV 潜伏感染 EBV 10(初感染年龄组) HAV 5 HBV 2-3 脊髓灰质炎病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0.33 2、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病毒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还可能与一些免疫性疾病、肿瘤的发生有关。 1、机体免疫力低下 2、病毒抗原性弱 3、病毒存在于受保护部位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