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道传染病常见致病菌实验室检测 一、肠道传染病概述 二、几种常见致病菌的实验室检测 一、概述 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病原体再从患者由粪便中排出感染他人的一类疾病。往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身体重度脱水、昏迷和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概述 特点: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极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流行特征 1、传播途径:粪-口(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昆虫媒介) 2、病原体:外界抵抗力和存活力强 3、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目前认为是唯一的传染源 4、明显季节性:主要出现在夏秋季 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病原体 甲类传染病:霍乱; 乙类传染病: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 丙类传染病:除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以外的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 二、几种常见致病菌的实验室检测 (一)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二)细菌性痢疾(志贺氏菌) (三)感染性腹泻(副溶血性弧菌) (一)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由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参照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ws280-2008 ) (一)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病前 30d 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 1.1.2 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 1.1.3 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者。 1.2 临床表现 1.2.1 不明原因持续发热。 1.2.2 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1.3 实验室检测 1.3.1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 1.3.2 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 “H”抗体凝集效价≥1:160者;但在高发地区,许多正常人因既往感染亦可有较高滴度,此时最好首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确定正常值; 1.3.3 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 4 倍以上; 1.3.4 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 2 诊断 带菌者 :无任何临床表现、从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 疑似病例:1.1任何一项+1.2.1或1.2.1+1.2.2 任何一项体征或1.2.1+1.3.1 临床诊断病例:1.2.1+1.2.2 中任何一项体征+(1.3.1或1.3.2) 确诊病例:1.2.1+1.3.3或1.2.1+1.3.4 (一)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3 实验室病原学检查 (一)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标本采集及送检:发病1-2周取血,3-4周取粪便(新鲜粪便冷藏8h内送检,转移至卡里-布莱尔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试子冷藏24h内送检),全程可取骨髓(已用抗生素,其他标本阴性)作细菌培养。整个病程中应分期采集2-3份标本作血清抗体检测。 (一)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分离培养 血液:按1:10加入血液增菌培养基或葡萄糖胆盐肉汤,36℃±1℃孵育,分别于1d、2d、7d转种血平板或营养琼脂平板,36℃±1℃培养24-48h 骨髓:直接或增菌分离 粪便:直接接种或于亚硒酸盐增菌培养基36℃±1℃增菌18-24h后接种于SS、MAC或沙门显色等培养基36℃±1℃培养18-24h (一)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形态与染色: 在SS和MAC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无色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部分产H2S菌株形成中心黑褐色的菌落 革兰阴性杆菌周身鞭毛,无荚膜、芽胞 (一)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生化反应: 纯化后挑取可疑菌落接种KIA/TSI、MIU等36℃±1℃培养18-24h观察生化反应进行初筛。 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 ,除伤寒沙门菌不产气外,其余菌产生气体,动力阳性、吲哚阴性、不水解尿素,其KIA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桥(2016)2322A-II-1】高速铁路预制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 跨度31.5m(直、曲线) .pdf
- 2024年二建继续教育-合同管理和风险防范(必修)1、2答案.docx VIP
- 2024-2025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习题试卷第三章章节测评(解析带答案版).doc
- GB∕T 3953-2024电工圆铜线 GB∕T 3953-2024电工圆铜线.pdf
- 部编版六年级毕业作文总复习指导(名师作品).ppt
- 产品上架与下架操作指南.doc VIP
- 《你好!法语1》练习册答案.pdf
- 日本的设计文化.ppt VIP
- 甲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docx
- 收发文件管理制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