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版)基于大学生移动__活动行为的大学园区发展问题的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docVIP

(盲版)基于大学生移动__活动行为的大学园区发展问题的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大学生移动-活动行为的大学园区发展问题研究 —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摘要:中国的大学园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在建设实践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大学生活动路径与行为偏好为研究视角,全面审视和探讨大学园区发展过程中与规划预期的偏差。研究表明:(1)园区内大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空间依然呈现高度集中性,园区内高校间各类资源共享并未出现实质变化;(2)园区内大学生课余活动空间具有显著时空集聚性,园区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3)园区内大学生移动时耗大和出行意愿偏弱,园区的交通可达性还需提高;(4)园区内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空间有限,大学园区需要加速产城融合进程。 关键词:大学园区 移动-活动行为 杭州 下沙高教园区 1 引言 20世纪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主要由政府负责牵头,投资兴建了高校集聚模式的大学园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下大学园区不断扩大发展,不少学校纷纷于城市郊区兴建新校区,大学园区多位于城市远郊区(张勇强 2002,俞建伟 2002,陆青 2003)。我国自1999年以来在中央“高校扩招”政策的直接推动下导致大学生在校人数猛增,因教学规模扩大,高校校舍、基础设施出现供应不足现象,大学园区建设成为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又一社会热点(胡志伟 2004)。与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大学园区不同,中国的诸多大学园区为规划形成,这种模式更有利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大学园区的发展定位。然而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大学园区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和需求来看,对于中国的大学园区发展的争论重点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应该如何发展。国外大学园区多自主形成,对于大学园区建设少有专门研究,多侧重于大学园区如何实现与周边社区融合,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国内学者对于大学园区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研究类,提出大学园区规划初期应考虑到教育迟滞性制定中长期计划(华晨 2006);在校区建设时联系城市以及周边环境发展,园区内并非大学的简单集聚,而是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在日后的运营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兴学科与高新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宋东林 2003,卢波 2005,王纯彬 2010)。从园区内主体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多偏向于大学园区现有基础设施是否满足学生日常需求使用,如运用PR(显示偏好)调查与SP(意向)调查获取学生的出行行为数据,了解学生对于现状交通的满意度,对现状交通情况进行优化改进(熊晓东 2005,何树林 2011)。在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潮下,城市地理研究与城市规划研究越来越关注个体日常行为特征以及生活质量,对于有形物质方面的研究热度下降,转而重视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布置与活动主体者的出行研究,强调行为和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有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方面对城市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强度、出行方式等出行基本特征进行汇总分析(柴彦威 2006,张纯 2007,古杰 2012)。城市居民的各种出行活动具有时空连续性,移动-活动之间有机联系,而并非单方面的目的叠加,活动行为的必要载体为交通行为。因此,本次研究将研究视角定位在大学园区的主体—大学生,通过移动-活动记录表调查大学园区内学生活动路径与行为偏好探讨学生日常活动行为,全面审视现阶段大学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于2001年正式成立。下沙高教园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部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距离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约25公里(见图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是全国唯一集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于一体的国家级开发区,委托管理下沙和白杨两个街道,辖区人口约40万人。其中下沙区块可开发面积6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47平方公里。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占地10.91平方公里,拥有等14所高等学校。 图1.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区位示意图 2.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时间地理学的活动路径分析进行研究。数据来源2014年5月-6月期间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14所高校3400名在校学生的移动-活动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属性、出行行为偏好调查以及一周的日常行为记录,共发放问卷34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3132份,有效率92.1%。此外,为了更加全面分析大学园区发展的问题,本次研究同时对杭州市区8所高校的2000名在校学生的移动-活动行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784份,有效率89.2%。 2.3 调查样本 通过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出受访者如下基本信息:在调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