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食物引发急性荨麻疹原因 患者对蛋白质过敏 某些食物蛋白质会诱导特异性体质患者产生大量IgE免疫球蛋白,结果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能使皮肤、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清渗出血管外,出现皮肤水肿,形成风团而引发急性荨麻疹,同时导致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紊乱而伴有阵发性腹痛。 患者对蛋白胨过敏 患者机体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只能将食物蛋白质消化分解成中间产物——蛋白胨,不能继续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蛋白胨通过肠黏膜吸收后,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同样能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引发急性荨麻疹和腹痛。 特异体质反应 (idiosyncratic reaction) 毒作用的描述 效应(Effect)指一定剂量的某一物质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这种变化的程度可以用计量单位来表示。 红细胞数、白细胞数x个/mmLmm,血糖xmg/100ml,酶X单位 反应(response)指一定剂量的某一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呈现某种效应成都的个体数在该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某食物中毒,吃该食物的100人中,80人呕吐、腹泻,5人中毒死亡,则该食物中毒发生率为80%,死亡率5%。 毒作用的描述 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 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多种生物学变化: 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③亚临床改变 ④临床中毒 ⑤甚至死亡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的特点 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机体功能容量降低或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 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对损害作用的新认识 随着接触外来化合物剂量的增加,机体对外来化合物的代谢转化效率降低,或外来化合物有体内消除的速度(T1/2)变慢。 对代谢过程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酶被抑制或机体内某些系统的相对活力发生改变。 由于某些酶活力的抑制,可使与其有关的天然底物在体内的浓度或含量增高,造成严重功能紊乱。 酶在医学上的重要性 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白化症:酪氨酸羟化酶缺乏;蚕豆病患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 酶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血清和尿中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 肝炎:血清转氨酶升高; 心肌梗塞:血清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明显升高; 酶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用于外科扩创,化脓伤口净化及胸、腹腔浆膜粘连的治疗;应用纤溶酶、链激酶、尿激酶等,以溶解血块,防止血栓的形成等。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非损害作用与损害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对意义。有时难以判断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作用是非损害作用还是损害作用。 应充分地认识到对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判断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五、联合毒性作用 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生的交互毒性作用。 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 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 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effect) ②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 由于不同性质的毒物有不同的作用部位、不同的靶器官,而这些部位与靶器官之间在功能关系上不密切,因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②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 ③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 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单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物效应的总和。 ④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effect) 指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称为加强作用。 ⑤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effect) 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 六、靶器官(target organ) 毒物吸收进入体内以后直接选择性发挥毒性作用的组织器官称为该毒作用的靶器官。 许多化学物质有特定的靶器官(一对多或多对一) 脑(甲基汞)、甲状腺(碘化物)、肾脏(镉) 毒作用的强弱与靶器官中含该毒物的浓度有关 靶器官 (target organ) 靶器官不一定是效应器官 有机磷酸酯农药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而效应器官则是瞳孔、唾液腺和横纹肌等。 靶器官也不同于蓄积器官 DDT等氯化烃类农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基础级)读写教程课件unit2-2.pptx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3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财务管理(山东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docx VIP
-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带答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铁路北京局招聘(21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课件.pptx VIP
- 建军大业作文课件.pptx VIP
- 医疗护理员课件.pptx VIP
- 环境管理学课件.pptx VIP
- 【原创】 2021八省联考英语读后续写方法探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