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课时提升卷(十二)第四章第二节.doc

地理必修2课时提升卷(十二)第四章第二节.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2课时提升卷(十二)第四章第二节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卷(十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1.对下列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酸雨危害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 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非洲酸雨危害严重 下图是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的含量变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豹游泳的区域有的汞含量多有的含量少 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污染有关 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是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那天开始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3.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4.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5.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人地协调论的思想 适应论的思想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A.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共分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分   “沅湘间多山,农家惟种粟,且多在岗埠,每欲播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底沙淤日积,水势年增”。(史载南宋时期) (1)结合材料分析长江流域“水势年增”的原因。 文中所述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是 该思想体现最明显的时期是    A.人类社会早期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从人地和谐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8.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分 (1)图乙与图甲相比造成洞庭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是“”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其后果是 。 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这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D,2选D。第1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非洲经济较为落后,工业欠发达,酸雨危害不严重。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深受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3、4.【解析】3选A,4选D。第3题,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出结论。第4题,这个时期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 5、6.【解析】5选B,6选C。第5题,解答本题要深刻理解材料的涵义,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第6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方法技巧】利用框架图记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7.【解析】第(1)题,文字描述的是山区陡坡开荒的场景,植被破坏不仅加剧水土流失,还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使得河道和湖泊淤积,河床变浅,排水和蓄水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加剧。第(2)题,在不适合开荒的陡坡发展种植业,是在“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能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观念指导下采取的生产方式,他们认为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种思想在工业文明时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第(3)题,为缓解“水势年增”,需要从减少上游来水和增加中下游排水、分洪、蓄洪、加固堤防等角度归纳整治洪水泛滥的措施。 答案:(1)山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河床变浅,排水和蓄水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加剧。 (2)“人定胜天”(改造自然)思想 C (3)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平原地区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 8.【解析】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面面积大大减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面锐减的结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 答案:(1)围湖造田 人定胜天 湖面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洞庭湖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 和谐论。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 1 -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