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域下的科技价值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视域下的科技价值观

生态视域下的科技价值观 王海军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科技乐观论和科技悲观论两种根本对立的科技价值观,并对科学技术的负效应根源——人为的倒行逆施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生态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关系中重新确立了科技价值观。 关键词:科技进步 科技价值观 生态文明 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马克思把科学视为“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并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然而,无可否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功能的实现,其负面效应不断产生和扩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全球性生态危机。针对于此,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价值观就摆在人们面前。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科技价值观 对科技价值的的判断以及这种判断的标准,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科技乐观论 科技乐观论将科学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认为只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就可以寻求到解决诸如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办法,视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科技乐观论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以及无与伦比的成功而产生的。其倡导者培根坦言“知识就是力量”等等。他们坚信单纯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它的社会功能的扩大,科技乐观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一些人对人类的未来持盲目乐观的态度,认为经济可以无限制的增长,消费水平可以毫无节制的提高。其代表作是以卡恩为首的美国赫德森研究所的《今后二百年》和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今后二百年》是卡恩等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对世界前景和全球问题的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世界从1976年开始200年后,即2176年是一个人口众多,富裕、并能控制自然界的世界。届时,世界人口150亿,总产值300万亿美元,人均2万美元。卡恩等人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认为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停滞、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匾乏等全球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近期或中期的未来会得到解决。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则认为,为了满足人的消费需求,经济可以无限增长。(((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往往加剧社会的异化,一些国家把高科技作为国际政治生活的重要筹码,利用其在高科技领域中的竞争优势强化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地位,为干涉和主宰他国、称霸世界的政治等目的服务。在工业文明时代,以人对自然的征服、索取为目标,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它的价值体现在满足人对自然的索取上,成为人们破坏自然、榨取自然的工具,从而引发了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类步入了危机。爱因斯坦早已说明“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科学技术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不同的人可以用它来完成不同的目的,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给人类带来灾难。这种社会原因不能由科学技术本身来承担。 二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的成果,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与活动过程,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因而在科技设计、选择和预测时,就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因素及全部备选方案,也无力准确预测其决策所导致的所有可能的后果,往往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负效应。人们对一些新技术和复杂技术如核技术、生化技术等仍欠全面深刻认识。历史上所遭受的种种生态灾难便是明证。如1986年,在现为乌克兰的前苏联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核泄露灾难,拉响了安全利用核能的警钟科技进步为生态文明实施助力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37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04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1页. [5]《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56页. The Value of Science Technology on the Field of the Ecology Wang Haijun (Yang—En University, Quanzhou,Fujian, 36201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resses the two entirely opposite opinion between sc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