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社会管理相关理论 1、社会有机体论 2、社会团结论 3、社会整合论 4、社会冲突论 5、发展理论 6、“现代人”理论 7、社会公正论 8、风险社会论 9、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 一、与广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1、社会福利论 2、公民社会论 3、人口理论 4、教育理论 5、消费理论 二、与狭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1、善治的观点 2、制度主义的观点 3、中产阶级理论 4、中观组织发展的观点 三、主要的社会建设操作性观点 四、社会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 1、社会风险理论 2、社会冲突理论 3、社会团结理论 4、社会公正理论 5、社会福利理论 6、社会质量理论 4.1 社会风险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于1986 年用德文发表了《风险社会:走向新的现代性》一书,被公认为风险社会理论的开山之作。贝克指出,风险在人类社会一直存在,但今天风险社会的现代风险(risks)在性质上与过去的危险(dangers)完全不同:一是在物理和化学领域里的现代风险是看不见的;二是产生这些新型风险的基础是工业的过度生产;三是随着人类技术能力的增长,技术发展的后果变得难以测算。富人可以花钱规避传统危险,但有些现代风险却威胁每一个人。贝克认为,风险社会理论具有广泛适用性,在自然科学领域,在社会和文化领域同样存在现代风险。现代风险不只是环境问题或自然科学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社会问题。 吉登斯认为,风险社会的时代特征,一是现代社会原有的发展确定性和对科学及科学家的信任,如今受到了普遍的质疑,质疑的问题包括现代化的方向和风险的后果;二是新型社会风险是“普散的”,看来遥远的事件和开发,也会带来对近身生活的影响;三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移动了,一些现代性的传统范畴(如阶级、民族、国家),其原有的意义有了很大改变,个体化具有了更大的意义;四是风险的现代概念笼罩着未来,并决定着现在的选择;五是风险社会使我们从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对道德重新界定、探索和反思。 4.2 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主要有达伦道夫的辩证冲突论、寇舍的冲突功能论、科塞冲突功能主义与安全阀理论以及马克斯·韦伯和哈贝马斯的相关理论。 达伦道夫从消极的方面看待社会冲突,指出社会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共识,一面是冲突。共识的一面是美好的,而冲突的一面是丑恶的。寇舍从积极的方面看待社会冲突,认为不能轻易地将偏差和异议看成是社会系统均衡状态中的病态现象,冲突具有维护社会系统的积极功能。 关于冲突的起因,达伦道夫认为冲突源于对权力和权威等稀缺资源的争夺,科塞则归因于社会成员之间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关系的失调,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多方面的不平等说明冲突的起源。 就冲突的解决途径而言,各个学派都主张以理性沟通而不是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 4.3 社会团结理论 社会团结理论,最先是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的。他针对19世纪欧洲步入工业社会后由于剧烈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激烈社会冲突,提出了以职业群体为核心重塑“社会团结”的构想。 什么是社会团结呢?它实际上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机制。社会组织的一个最根本的基础,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纯粹的效率原则,不是功利主义意义上的有用原则,而是能够将个体凝聚起来的粘合(cohesion)原则。 构成社会团结的最根本的因素,一是集体实在:“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总和,构成了他们自身明确的生活体系,我们称之为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二是法律和制度实在:“法律表现为社会团结的主要形式” 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团结形式。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差别,正是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别所在。机械团结来源于人的相似性,而有机团结则是在分工和契约关系的基础上确立的。 而滕尼斯将社会性的相互关系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社区”(genmeinschaft)和“社会”(gesellschaft)。家庭是组织的基本形态,而现代社会社会团结的基础必定会被范围越来越大的地域流动、城市的兴起以及大规模产业结构所削弱,因此只有通过重建社区团结,才是现代社会的真正出路。 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4.4 社会公正理论 “社会公正”思想在西方历史脉络里源远流长。在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就分别探讨过城邦里的公正问题。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等人,从一种假定的原初“自然状态”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