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化学-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学习要求: 第一章 气体的pTV关系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微观模型 §1.2 理想气体混合物 §1.3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1.4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1.5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微观模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② Gay-lussac定律: 恒压时,一定量的气体的体积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③ Avogadro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摩尔数。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 理想气体的规定:在任何温度、压力下都服从上述经验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② 什么叫状态方程:能够表示某物质p,V,T之间相互关系的方程式叫做该物质的状态方程。 ③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设 V = f (T, p, n) (3)混合理想气体 1 Dalton分压定律: p(总)=??pi 2 Amagal分体积定律:V(总)=??Vi (4) 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的比较 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①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②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仅为几何质点。 ③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和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均属弹性碰撞。 §1.3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1.真实气体的 图及波义耳温度 2. 范德华(Van der Waals)方程 范德华参数a, b 3.维里方程 4.其他重要方程举例 §1.4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vapor pressure) §1.4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1.4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1.4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1.4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3.真实气体的 图及气体的液化 §1.4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几点说明: (5)物质的pVT关系和相变 b. 实际流体(CO2)的pV 图 临界点——气体与液体相互转化的极限 4、超临界流体主要应用 (1)、超临界流体 是指热力学状态处于临界点(Pc、Tc)之上的流体,临界点是气、液界面刚刚消失的状态点。 超临界流体具有十分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它的密度接近于液体,粘度接近于气体,而扩散系数大、粘度小、介电常数大等特点,使其分离效果较好,是很好的溶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之所以如此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①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对食品、药物等的溶剂残留、污染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法规; ②消费者日益担心食品生产中化学物质的过多使用; ③传统加工技术不能满足高纯优质产品的要求; ④传统加工技术能耗大。 (2)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超临界流体的P-V-T性质 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流体的萃取选择性 A、超临界流体的P-V-T性质 稍高于临界点温度的区域,压力稍有变化,即引起密度的很大变化,这时,超临界流体密度已接近于该物质的液体密度,而此时的状态仍为气态,因此,超临界流体具有高的扩散性,与液体溶剂萃取相比,其过程阻力大大降低。 B、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密度有很大关系,在临界区附近,操作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流体密度的大幅度变化,因而也将影响其溶解能力。 C、 超临界流体的萃取选择性 超临界技术对萃取剂的要求:提高萃取剂选择性的基本原则是: ①按相似相溶原则,选用的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相似,溶解能力就越大。 ②从操作角度看,使用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时的操作温度越接近临界温度,溶解能力也越大。 (3)主要应用 1、脱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广泛的影 响,其在茶叶中的质量分数约为 1% 一4%,对于喜欢喝茶且渴望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来说 ,脱除茶叶中的咖啡因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早期均采用有机溶剂法,但该法会改变茶 叶的色、香 、味、形,且会残留有机溶剂。随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人们转而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来生产脱咖啡因茶。 超临界 CO2萃取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临界温度低、安全无毒、利于传质等独特优点,可以分离含有热敏性的物质且在高压下对固态基质的渗透比普通溶剂要好。然而还存在着对较强极性溶质的 溶解能力差、萃取选择性差等问题 。因此从影响因素、夹带剂及解析部分的溶解平衡等方面进行考察,得出了温度和压力对于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超临界 CO2,萃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的影响因素,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 生产过程为:用机械法清洗咖啡豆,去除灰尘和杂质;接着加蒸汽和水预先泡,提高其水分含量达30%~50%;然后将预泡过的咖啡豆装入萃取罐,不断往罐中送入CO2(操作温度70~90℃,压力16-20MPa,密度0.4~0.65g/cm2),咖啡因就逐渐被萃取出来。带有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