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主要内容: 对于只有一种溶质的稀溶液,设xB为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则 xA +xB =1,上式可写作 P = P0 (1- xB ) P = P0 - P0 xB P0 - P = P0 xB P0 P P0-P = △P = P0 xB △P 表示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在稀溶液中: ( nA ? nB ) 若取1000g溶剂,则 按质量摩尔浓度定义,在数值上 △P = K bB K 为比例系数,它取决于P0 和溶剂的摩尔质量MA 。 适用条件: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K:质量摩尔蒸汽压下降常数,仅与溶剂种类有关,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1、沸点升高 沸点:液体上方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正常沸点:外压为101.3KPa时的沸点。 5.2 稀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实验表明,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这一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boiling point elevation)。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的原因是溶液的蒸汽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汽压。 溶液的沸点升高(△Tb) =溶液的沸点(Tb) -纯溶剂的沸点(Tb0) 即: △Tb=Tb- Tb0 因此由Raoult定律,可以得到溶液的沸点上升也只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有关,而于溶质的本性无关。 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为: △Tb=Tb- Tb0 = Kb·bB 式中, △Tb为溶液的沸点升高,Tb为溶液的沸点, Tb0为纯溶剂沸点, Kb为溶剂的沸点升高常数,它只与溶剂的本性有关。 2、凝固点降低 凝固点:物质的固、液两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 纯水的凝固点(273K)又称为冰点。 溶液的凝固点:指刚有溶剂固体析出时的温度。 △Tf=Tf0- Tf= Kf·bB 和沸点升高一样,对于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溶液,凝固点降低亦正比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式中△Tf 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Tf0为溶剂的凝固点, Tf 为溶液的凝固点,Kf 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溶剂本性有关。 但是,凝固点降低法具有灵敏度高、实验误差小、重复测定溶液浓度不变等优点。 a.可以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量。 b.利用凝固点降低的性质,用盐和冰的混合物作冷却剂。 例如采用NaCl和冰,温度可以降到–22oC,用CaCl2·2H2O和冰,温度可以降到–55oC。 1、扩散和渗透现象 1)扩散:不同浓度气体,溶液等均可发生扩散现象。 2)渗透:若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之间,加上一种薄膜(半透膜)这种通过半透膜进行的扩散称渗透现象。 可作为半透膜的物质:细胞膜、肠衣、人工制备的火棉胶膜、玻璃纸、萝卜皮等。 5.3 溶液的渗透压 可以允许小分子自由通过 而不允许大分子通过的薄膜。 渗透压: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需加给溶液的额外压力。 符号:Π 单位:常用Pa或kPa 2、渗透压 (1)浓度不同的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为保持膜两侧液面不变且达到渗透平衡所需在浓溶液液面上增加的压力是两溶液渗透压之差。 (2)渗透方向:溶剂分子总是从浓度小的溶液(或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浓度大的溶液渗透。结果使浓度趋于平均化。 实验证明: 当T 一定时Π∝ c ,当c 一定时Π∝ T 1886年荷兰物理化学家Van’t Hoff通过实验得出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绝对温度的关系: ΠV = nB RT 式中:Π为溶液的渗透压力, V为溶液的体积, nB为该体积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T为绝对温 度, cB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R为气体常数。 Π = cB RT 37℃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kPa。问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C6H12O6)静脉注射液的浓度(g.dm-3)。 解:根据 Π= cBRT 有:775kPa= cB×8.314Pa.m3.mol-1.K-1×310K cB=(775/8.314×310)mol.dm-3 =0.3mol.dm-3 或:cB=0.3mol.dm-3×180g.mol-1=54g.dm-3 例题: 3 渗透压的实际应用 反渗透:在浓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可使溶剂进入稀溶液(或溶剂)。 依此可实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 海水 淡水 p P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 半透膜 难挥发的非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