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d.ppt
通过课堂讲授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最新进展,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从事中医药研究打好基础。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远古时代 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 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等。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 一.20-40年代:二十年代,陈克恢等对麻黄、当归的研究为中药药理研究之先导。其中,从麻黄中得到的麻黄碱,具有肾上腺素样的高度活性。嗣后,一大批常用中药如延胡索、鸦胆子、柴胡、乌头、蟾酥、仙鹤草、防己、贝母、使君子、常山等进入化学和药理研究,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研究思路,即提取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 二. 50-80年代: 毛泽东主席题词:“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进行了大量单味药研究及其药效筛选研究,主要在抗菌、镇痛、抗炎、强心、降压、止血、解热等方面寻找有效中药,取得了很大进展。 如延胡索镇痛作用的研究;中科院药物研究所“545 种中药的抗菌作用筛选” 。较多的单味药研究还有人参、茵陈蒿、秦艽、大黄、防己、黄芩、附子、柴胡、甘草等。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小檗碱、苦参碱、川芎嗪、丹参酮、青蒿素、葛根黄酮、麝香酮等。发现了iv枳实、青皮的心血管活性;黄连、苦参的抗心律失常和雷公藤的免疫抑制等新作用。 三.90年代: 复方、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的研究增多。形成了两条清晰的研究思路:植物药研究思路和复方整体研究。 临床有效、药理作用显著的复方,经过规范的药学药效和毒理研究,达到现代化新药水平而批准上市,如四君子汤、生脉散等研究。而且在配合紧缺或名贵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人工繁殖的虫草菌丝,人工熊胆等的药理研究,以及国外引种的西洋参研究等。 复方研究的方法渐成体系,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 作用机理研究在此阶段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许多单味药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以至基因水平。 一直困扰着学术界的中药粗制剂体外研究的方法学问题,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引进和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不良反应及毒性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药毒理作用研究有了较大发展,对雷公藤、关木通、朱砂等中药的毒性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 解表药22 种 4 种麻黄(麻黄碱) 桂枝(桂皮醛)柴胡(皂甙和挥发油) 葛根(葛根黄酮) 清热药45 种 20 种黄连(小檗碱、黄连碱) 苦参(苦参碱) 金银花(绿原酸) 连翘(连翘酚) 大青叶(色胺酮?) 板蓝根穿心莲(内酯)青黛(靛玉红、靛蓝) 鱼腥草(癸酰乙醛) 北豆根(蝙蝠葛碱)山豆根(苦参碱) 蒲公英紫花地丁知母(菝葜皂甙元)栀子(栀子甙) 牡丹皮(丹皮酚) 紫草(乙酰紫草素) 青蒿(青蒿素) 泻下药10 种 8 种大黄(番泻甙) 芒硝(硫酸钠) 番泻叶(番泻甙)火麻仁商陆芫花巴豆(巴豆油) 牵牛子(牵牛子甙) 祛风湿药12 种 6 种秦艽(龙胆碱) 防己(粉防己碱) 豨莶草(腺豨萜二醇酸等)五加皮独活徐长卿(丹皮酚) 芳香化湿药6 种 4 种藿香(挥发油、黄酮类) 厚朴(厚朴酚)苍术(挥发油、苍术酮) 白豆蔻(挥发油)利水渗湿药13 种4 种茯苓(茯苓酸、多糖) 猪苓(多糖) 泽泻茵陈(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等) 温里药9 种 3 种附子(乌头碱、去甲乌药碱) 干姜肉桂(桂皮醛) 理气药13 种 5 种枳实与枳壳(新橙皮甙等) 青皮(橙皮甙、柚皮甙等)陈皮(橙皮甙、新橙皮甙等) 香附木香(内酯) 消食药6 种 1 种山楂(脂酶、熊果酸) 驱虫药5 种 3 种苦楝皮(川楝素) 使君子(使君子酸)槟榔(槟榔碱) 止血药13 种 2 种三七(三七氨酸、人参皂甙) 蒲黄 活血化瘀药19 种 8 种丹参(丹参素、丹参酮) 川芎(川芎嗪、阿魏酸)延胡索(四氢巴马汀、去氢延胡索甲索) 益母草(益母草碱)红花(红花黄色素) 桃仁莪术虎杖(白藜芦醇甙、蒽醌) 化痰止咳平喘药25 种 5 种桔梗(皂甙) 杏仁(苦杏仁甙) 半夏贝母(浙贝母碱) 天南星 安神药8 种 2 种酸枣仁(皂甙) 远志 平肝息风药14 种 5 种天麻(天麻素) 钩藤(钩藤碱) 牛黄(牛磺酸)羚羊角地龙(蚯蚓解热碱) 开窍药4 种 4 种麝香(麝香酮、多肽) 苏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