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水下逐鹿:水文环境和水声通道.docVIP

南海水下逐鹿:水文环境和水声通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海水下逐鹿:水文环境和水声通道 三艘094级战略核潜艇齐聚三亚,预示着南海海域即将成为中国的“堡垒海域”(资料图) 编者按:作为核大国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的安全活动区域向来被称为“堡垒海域”,例如苏联时代的巴伦支海就是这样一个海域。随着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稳步推进,中美战略博弈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中国未来的“堡垒海域”,南海对中美有多重要?南海环境对于战略核潜艇到底如何?在这一片强敌环伺的海区里,中美各方的反潜攻防能力到底如何?凤凰军事特约军事专家剪水鹱推出“南海水下逐鹿”系列,专门解读南海的中国“堡垒海域”攻防战。南海水下逐鹿系列之一:水文环境和水声通道 南海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情况,绿点越多代表船只越密集(资料图) 兵家必争之地南中国海东连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是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大动脉。每年有超过5万艘次的大型远洋船舶途经南中国海前往世界各地,其中仅集装箱船就有2万艘次以上。穿越南中国海的原油运输流量是苏伊士运河的7倍,巴拿马运河的17倍。全球2/3的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取道南中国海。南中国海沿岸160千米内居住着5亿人口,与整个欧洲联盟的人口总数相当。南中国海-印度洋水道连接着14亿人口的中国,13亿人口的印度,11亿人口的非洲,6亿人口的东盟,2.5亿人口的孟加拉,2亿人口的巴基斯坦,经济潜力无可限量。美国海军的新世纪两洋战略中,印度洋已取代大西洋,成为与太平洋并列的“必守之地”。然而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南中国海的战略价值仍不能与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相提并论。如果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通道遭到封闭,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实施兵力调动时必须绕行美洲最南端,单程航行距离增幅可达1万千米以上。如果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通道出现梗塞,往来于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美军舰艇将被迫取道好望角,单程航行距离增加约4000千米。即使南中国海成为中国的“内湖”,美国海军作战编队仍可通过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所谓“海空间隙”等替代路径前往印度洋,由此导致的额外航行距离与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及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通道受阻情景相比几可忽略不计。类似地,实现对南中国海的有效控制并不意味着中国海军就此得以扼住日韩两国海上运输线的咽喉。海底地形 南海海底地形图(资料图) 以中国海军的视角观察,则南中国海的战略重要性陡然上升。南中国海的总面积超过350万平方千米,比地中海和加勒比海都大,地理位置上相对远离美日联军兵力较为集中的东北亚战区,并且海面较为开阔,除了海南岛之外不存在能够要塞化的大型岛屿,是目前及近未来中国海军远洋机动编队最为理想的出发集结水域。南中国海平均水深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的最大水深达到5567米,为执行战略威慑巡航任务的中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了充足的垂直机动空间。 巴伦支海水深(资料图) 相比之下,苏联北方舰队的巴伦支海“堡垒”面积仅14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只有230米,导致藏身其间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无法充分利用深潜能力实施战术规避。巴伦支海的水域开放程度远甚于南中国海,更易被敌方进攻型反潜兵力渗入,其海面交通流量与渔业活动规模则无法与南中国海相提并论,声学背景较为“干净整洁”,极大地降低了美英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利用被动声纳捕猎苏军战略导弹核潜艇的难度。水声环境巴伦支海的声学环境令苏联海军在防守堡垒区时面对的困境雪上加霜。声学信号在介质中传播时,路径向速度较低方向弯曲。海洋声速低谷水层因此形成了事实上的声学波导通道。以较小角度入射的低频声波依靠折射现象与该波导通道耦合之后,就能以极低损耗实现长距离传播。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受到温度,压强,含盐量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水温每上升1摄氏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就增加3米/秒。压强每提高1个大气压,声音的传播速度即加快0.17米/秒。每1/1000的含盐量增长则对应着1.3米/秒的声速增幅。 水声通道随纬度变化情况,横轴为纬度,纵轴为水深,实线为水声等速线(资料图) 巴伦支海等高纬度海域的表层温度远低于深海水温,声速低谷区的深度相应较浅。所谓的“深海”水声通道的轴线在极区海域实际上已接近海面,军用潜艇的典型活动深度几乎完全处于该水声通道内部。美军部署在格陵兰-冰岛-英国反潜拦截带海底山脉之上的大型水声监听站于是得以利用深海水声通道的波导效应,对游弋于1000海里外北冰洋海域的苏军潜艇实施有效监视。冷战末期的苏军潜艇安静性大跃进虽然使得美军固定式水声监听体系的效能大打折扣,却无法改写物理学基本法则,声纳系统配置异常豪华的美军SSN-21“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仍可利用深海水声通道进行远程探测,对隐蔽在巴伦支海与鄂霍茨克海堡垒中的苏军战略弹道导弹潜艇发动突然袭击。南中国海所在纬度较低,深海水声通道轴线的平均深度可达千米以上,活动于上层水体的潜艇所产生的噪声中,仅极为微小的比例能够与深

文档评论(0)

zywx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