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二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20.14~32.53 21 054~42 071 104 532~129 315 1985-2006 15.82~19.02 15 230~19 686 96 259~103 475 1978-1984 18.50~20.74 12 210~13 731 65 994~66 207 1958-1960 16.55~16.42 9 137~10 618 55 196~64 653 1950-1957 城市化率 (%) 非农业人口 (万人) 总人口 (万人) 年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简要评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面对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有人积极赞同,也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1)题观察表中城市人口比例逐渐增大的趋势,判断为城市化进程加快,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发展的因素;从材料一中文字材料判断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第(2)题观察表中中国非农业人口数量和比例变化,结合表中时间可以分阶段分析历史背景;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城市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贡献。第(3)题具有开放性,可以从赞同或反对任选一个角度谈看法和理由,但论据要充分,言之有据。 答案:(1)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社会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 (2)背景: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1960: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3)赞同:城市化能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反对:城市化过快加剧能源危机,占用大量农田,破坏生态环境等。 【方法技巧】解答图文型材料解析题的步骤:第一,最基本的前提是读懂题意,在审明题意的基础上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第二,审读设问的前提条件、求答的限定词语、回答的目标等。第三,在对材料和设问明确的基础上,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第四,根据设问表述成文,注意史论结合、言简意赅。这里特别提示一下,问题的答案一般有四个来源:(1)第一类以教材为依托,答案来源于材料。(2)第二类以材料为依托,答案来源于教材。(3)第三类答案来源于教材,但需与提炼材料相结合,这类题目在高考中最常见。(4)第四类答案既不来源于材料也不来源于教材,需要以教材和材料为依托,通过深度思考分析回答。 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3)上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1)题,由于材料着重描述的是清政府对内的经济政策,因此应避免与闭关锁国政策混淆,而对影响的分析应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辩证概括。第(2)题失业率的变化应同时关注1929-1933年和1933-1937年两个阶段,原因的分析应充分联系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思考。第(3)题应联系三个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思考,避免泛泛而谈。第(4)题,因为上述材料既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成功,也体现了失误,所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2)变化:由升到降。(或:1929-1933年失业率提高,1933-1937年逐渐降低。)举措:胡佛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罗斯福采用调整恢复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保护劳工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等政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套IECQQC080000-2017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文件(HSPM).pdf VIP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市场调查与分析: 数据分析网络调查报告撰写 (慕课版)王晓燕习题答案.docx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高级工培训大纲与教学内容概述.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pptx VIP
- 《企业质量管控与应用》课件.ppt VIP
- 吊顶施工合同范本.pdf VIP
-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制度.doc VIP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诗词五首-渔家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