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修订版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 轼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是“ 豪放派”代表作家。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散文八大 家”之一,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作者简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溪水透明 兰草蓬勃) 松间沙路净无泥。 (松林青翠 小路纯净) 萧萧暮雨子规啼。 (细雨绵绵 鸟鸣催播) 上阙(上片)写景:大自然勃勃生机 分析1: 浣溪沙 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否定传统观念) 门前流水尚能西!(佐证,启迪诗人灵感) 休将白发唱黄鸡。(抒怀,疾呼振作奋发) 下阙(下片)抒怀:奋发向上旷达乐观 分析2: 浣溪沙 主题: 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题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 被 歌:诗的体例 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代背景: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 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破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群童盗茅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 (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 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 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 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雨屋就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破屋漏雨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 普遍遮盖天下贫寒人,让他们都开颜欢笑, (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如山?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死也甘心! 期盼广厦 说说前三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最后一节诗人集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秋风破屋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写景记事 直抒胸臆 忧国忧民的情怀(思想感情) 期盼广厦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情感。 期盼广厦 心怀天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的鹿门山,40岁到长安应进士不第。由于仕途不得志,一生多以隐居和漫游消磨岁月,他的诗就反映这两种生活。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多写山水景物和隐居生活。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而写。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像一幅田园风景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