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目 录 一、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的意义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三、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四、典型案列与解析 五、有关要求 * 1、环境因素辨识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简介: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施行。 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物污染防治法。 * 1、环境因素辨识的依据 (2)《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国务院令508号) 简述:国家环保部组织编制,主要规定了污染源普查的范围、内容、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处罚等内容,预2007年10月9日公布实施。 * 1、环境因素辨识的依据 (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管理标准》(QG/DQ11-10) 简述: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标准(GB/T24001-2004)要求,参照集团公司管理标准化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管理方面的管理标准。 * 2、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环境因素辨识应充分考虑活动/过程: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服务全过程以及经营管理活动、新产品研制、试验活动等。 * 2、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环境因素识别要应充分考虑时态、状态和排放类型。 时 态 排 放 类 型 状 态 过 去 正常 气 紧急 异常 将 来 现 在 声 渣 能 危 它 水 * 3、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记录;获取外部信息;过程分析;安全检查表等。 (1)询问、交谈法:召集部门/班组内具有经验的员工座谈,讨论其工作中存在的环境因素。 (2)现场观察法:组织具有工艺技术设备知识或掌握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的人员,通过对过程/活动的现场观察、巡视、检查,发现存在的环境因素。 * 3、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记录;获取外部信息;过程分析;安全检查表等。 (3)查阅记录法:查阅公司及行业单位的环境污染事件,从中发现存在的环境因素。 (4)调查表法:运用已编制的调查表,对公司进行系统的环境检查,可辨识存在环境因素。 (5)过程分析法:通过策划把产品/设备实现过程分解成相关关联的过程或活动,分析其输入、输出过程/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源/职业危害因素。 * 3、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 3、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 3、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 4、环境因素评价 环境因素评价是指对环境因素导致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现有/污染/风险是否满足国家行业地方环境标准予以确定的过程。 (1)风险评价的依据包括: a)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 b)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规模; c)环境影响发生的频次。 工业企业厂界噪音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4、环境因素的评价 (2)评价的办法 关于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很多,目前已开发出十几种评价方法,例如 定性是非判断法、定量打分评价法、专家评估法、矩阵法、头脑风暴等。 我们公司采用定性是非判断法和定量打分法,对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 4、环境因素的评价 (2)评价的办法- 定性是非判断法 * 4、环境因素的评价 (2)评价的办法- 定性是非判断法 * 4、环境因素的评价 (2)评价的办法- 定量打分法 * 4、环境因素的评价 (2)评价的办法: 定量打分法- I=F+R+A+C * 4、环境因素的评价 (2)评价的办法: 定量打分法- I=F+R+A+C * 4、环境因素的评价 (2)评价的办法: 定量打分法- I=F+R+A+C * 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培训 - 暨2013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培训 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20日 * 目 录 一、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的意义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三、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四、典型案列与解析 五、有关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