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顶板条件。 直接顶应具有随顶煤下落的特性,其冒落高度不宜小于煤层厚度的1.0~1.2倍,基本顶悬露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受冲击。 (6) 地质构造。 地质破坏较严重、构造复杂、断层较多和使用分层长壁综采较困难的地段、上下山煤柱等,使用放顶煤开采比使用其他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7) 自然发火、瓦斯及水文地质条件。 对于自然发火期短、瓦斯量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层,先要调查清楚,并有相应措施后才能采用放顶煤开采。 第四节 放顶煤采煤方法的评价及适用条件 三、适用条件 1.简述放顶煤采煤方法的原理和主要应用类型。 2.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与普通综采工作面有何不同? 3.说明放煤方式与放煤步距的种类。 4.放顶煤开采的煤炭损失主要包括哪几项?如何提高工作面的采出率? 5.放顶煤采煤方法的主要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 复 习 思 考 题 4. 采放比 定义:采放比是放顶煤工作面采煤机机采高度(或爆破高度)与顶煤高度之比。 影响因素:煤层厚度、煤的硬度和节理发育程度以及工作面推进速度等因素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4. 采放比 采高对顶煤破碎的影响: 采高较小,顶煤高度过大,将使顶煤破碎不充分,放出困难; 采高较大,顶煤高度过小,将形成无规则冒落,混矸严重,并且架前易超前冒顶,增大含矸率。 我国缓(倾)斜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采高一般在2.0~3.0 m,也有的在2.6~3.2 m。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4. 采放比 理想采放比:所放顶煤充分松散破碎后增加的高度等于底层工作面的采高。 一次采全厚综放开采,我国的采放比一般在1:1~1:2.8之间; 煤质中硬以下,节理发育,采放比以1︰1~1︰2.4为宜; 煤质中硬以上,节理发育,采放比以1︰1~1︰1.7为宜;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放比大于1:3的,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放顶煤工艺造成的煤炭损失占采区总煤损的44%,居第一位,其次是区段煤柱损失,占33%。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面内顶煤采出率,以及取消区段煤柱实行无煤柱护巷将是提高煤炭采出率的主要技术途径。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补充:煤炭采出率 5. 采出率 (1)工作面煤炭损失构成 综放工作面的煤炭损失分为两部分: 正常损失:即目前技术水平尚不能避免的损失,如工艺损失、端头损失、初采损失、末采损失; 非正常损失:与地质条件和技术决策有关,如断层、技术决策。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① 正常损失 初采损失 为了促使直接顶及时冒落,自切眼开始就应及时放出顶煤,但在某些顶板条件下,为防止支架受冲击而控制顶煤放出量。即使不采取人为留顶煤,切眼上方铺设金属网时仍然难以使顶煤全部放出。 末采损失 为了安全撤出综采设备,通常采取提前铺网或向顶板爬坡的工作面收作方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煤炭损失。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① 正常损失 端头损失 随工作面推进,两条回采巷道上方的顶煤无法回收而丢失;另一部分是端头上方的顶煤,一般情况下上下端头各有两架支架不能放煤,这是因为普通支架或过渡支架、端头支架不具有放煤功能而引起的,或为保证端头顶板的稳定性不放煤。 端头损失随顶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工作面长度的增加而相对减小。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① 正常损失 工艺损失 工艺损失与放煤工艺(放煤方式、放煤步距等)、顶煤的冒放性、煤厚、架型等因素有关,一般占到工作面全部损失的1/2~2/3,损失率为7%~12%。 工艺损失是综放工作面煤炭损失的主要部分。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① 正常损失 工艺损失 在正常放煤过程中,由于顶煤和直接顶在向下放落过程中形成一个混合带,最后为了减少含矸率而不得不丢失一部分顶煤; 或因放煤顺序不当,造成矸石提前窜入放煤口上方,从而导致了煤炭丢失; 刮板输送机溜槽以下的煤; 在工作面长度方向上支架间脊背煤损失,这部分与架型有关,高位和中位液压支架的损失较大,低位插板式支架损失最少。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第三节 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 (二)放煤工艺损失率分析 图7-15 放顶煤工艺过程对采出率的影响 ② 非正常损失 一类是由于地质构造引起的损失: 断层上下盘所留的顶底煤; 底板有褶曲或底板凹凸不平而必须留的底煤; 为解决底板十分松软,吸水膨胀,支架容易陷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