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趣味美文欣赏.doc
南极冰架缩小多因底部融化
冰架是延伸于南极洲大陆周边海面上的大面积固定冰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南极冰架不断崩解,面积逐年萎缩。
按照传统观点,南极冰架大多因冰山崩解而失去质量,但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由海水变暖导致的底部融化可能是南极冰架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或将改变人们对气候变暖影响南极演化的认识。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6月13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卫星观察及冰表面积累重建等方式,第一次全面勘测了环绕南极洲、总覆盖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结果发现,2003~2008年间,每年南极冰架由于底部融化损失的质量达1.325万亿吨,而由于冰山崩解失去的质量只有1.089万亿吨。底部融化损失占总损失质量的55%,这一数字远远超过科学家之前的估计。
研究人员还发现,南极各个冰架的底层融化情况并不一致。南极三大冰架:罗斯、菲尔希纳和龙尼的面积占冰架面积的2/3,但它们底部融化损失的质量却只占总损失质量的15%,而几个小型冰架底部融化损失的质量却占到50%。
此外,研究人员还比较了南极冰架与南极大陆本身的冰融化速度,结果发现,冰架融化速度要快得多,几乎达到后者融化速度的2倍。
不可貌相的毒蘑菇
毒蝇鹅膏菌 不要以为毒蘑菇离你很远,其实无论南方北方,年年都有人因误食毒蘑菇而丧生;不要以为毒蘑菇很容易区分,很多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是同科的近亲,外观几乎没有差别;不要以为毒蘑菇遇到银器就一定变黑,民间流传的种种鉴别方法,没有一个靠谱……好了,欢迎进入令人大开眼界的毒蘑菇世界!
种类和地理分布
毒蘑菇又叫“毒菌”,一般是指那些在被食用后,能让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分布,估计有1000种以上,而中国至少有500种。200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披露,包括确认有毒的和怀疑有毒的种类在内,中国已发现了421种毒蘑菇,隶属于39个科的112个属。
在这39个科中,“毒丁”最兴旺的首推白菇科(Tricholomat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在它们的名下,各有58种毒蘑菇,因此并列“团体冠军”。之后的亚军,则是拥有着40种毒蘑菇的鹅膏菌科(Amanitaceae)。再往下,依次是牛肝菌科(Boletaceae,34种)、红菇科(Russulaceae,32种)、蘑菇科(Agaricaceae,29种)和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26种)。这7个科只占全部39个科的18%,但它们贡献出的277种毒蘑菇,却占国内已发现种类的65.8%,将近2/3。
毒素最关键
由于毒蘑菇的种类不同,它所含有的毒素的类型和成分往往也不同。总体而言,这些毒素的成分相当复杂,目前远未研究清楚。
相对来说,国内外研究得比较多的,就是上述鹅膏菌科(Amanitacea)的鹅膏菌属(Amanita)。研究人员在该属的3个剧毒种中,陆续分离出了3种毒素,分别是鹅膏毒肽(毒伞肽)、鬼笔鹅毒肽和毒伞素。分析表明,鹅膏毒肽至少又可以细分为4种亚型,而鬼笔毒肽则至少包括了5种亚型。此外,从该属的另2个有毒种中,还分离出了蜡子树氨酸、异鹅氨酸和毒蝇碱等毒素。
这就是说,仅仅从1个属的5个种中,到目前为止就分离出了6种构型非常复杂的毒素,而且还不能排除今后在这5种毒蘑菇中继续发现新种类毒素的可能。那么,在有着421个成员的毒蘑菇大家庭中,又会含有多少类型、多少种五花八门的毒素,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毒蘑菇中毒的症状表现各有不同,也就并不奇怪了。多年来,医学界根据中毒后的临床表现,把毒蘑菇中毒的类型分成了6种。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分型是用来指导临床救治工作的,并不是精确地根据毒素成分来划分的。
海星如何散热
哺乳动物的身体发热后,会通过排汗来散热。那么,本来就在海水里生存的冷血动物—海星,又是如何散热的呢?
海星的中间部位像一个圆盘,里面有它的心脏、胃和中央神经系统。如果这一部位的体温超过35℃,海星就会面临生命危险。因此在海水退潮时,位于潮间带的部分海星,会面临“降温用的海水不足”这一问题。为了研究海星是如何使身体降温的,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收集了70只海星,并模拟它们在缺少海水降温时的情况,实验温度设定在26~42℃之间。当海星的中心区域体温上升到35℃时,约1/3的海星都死了。该研究发表在5月29日的《实验生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上。科学家们发现,在活下来的海星中,腕部体温可达39℃,比中心区域的体温要高。海星采用“壮士断腕”的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