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服装变革30年.doc
1978年,身穿大衣,脖子上搭一条围巾的卡丹先生经过北京街头,众人纷纷侧目。 李菁 供图
十一届三中全会刚落下帷幕,法国人皮尔·卡丹应邀来到中国,“忽如一夜春风来”,他打开了中国一扇服装时尚的大门,中国由此创办了第一本时尚类杂志《服装》,建立了第一所专业服装院校北京服装学院,中国设计师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中国人的服装,慢慢告别了过去单一流行过的款式和颜色,造就“千树万树梨花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装美景。
【皮尔·卡丹来了】
1978年,北京。
一名身穿一袭毛料大衣,脖子上随意搭着一条围巾,双手插在衣兜里的外国人走过北京街头,经过一群穿着皱巴巴的中山装、老棉袄的中国人。
摄影师的镜头敏锐地捕捉到这经典的一刻,照片上的中国人像看外星人一样,好奇地看着这名外国人。一名穿着厚棉裤、拎着大帆布包的中国人摸着鼻尖,侧身打量着这名外国人,表情像是在琢磨:“这老外是谁啊?”
他叫皮尔·卡丹,来自法国。
那是一张黑白照片,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一定敢确信,照片中的中国人的衣服,不是深蓝色,就是灰色或者黑色。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中国的外国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中国人都穿着毫无个性的蓝色服装、款式大同小异。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好像一群“蓝蚂蚁”。
皮尔·卡丹对中国的感情,是从一条中国的地毯开始的。他的中方首席代表方方说,1976年1月,天津地毯厂带着产品到法国参展,卡丹先生看见一块织有长城图案的挂毯,特别喜欢,说要买。中国代表团说不能卖,这是展览用的。
卡丹先生说:“我想买怎么办?”代表团说:“你得去中国才能卖给你。”为了买这块地毯,1978年,卡丹先生以游客身份第一次来到了中国。来了之后,卡丹先生发现中国没有时尚,走在大街上只看衣着,连男女都看不出来。
1979年4月,皮尔·卡丹受到官方邀请来到中国。现任《时装》杂志社社长周长青回忆说,皮尔·卡丹来访,是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做了一些工作,外贸部邀请皮尔·卡丹访华。
这名来自法国的“裁缝”,即将撕开中国时尚的一角。经过审批,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中国第一场时装设计表演。在当时,这是一场只限于中国时装界和外贸界的内部人士参加的服装观摩会。
在一个临时搭起的T型台上,皮尔·卡丹带来的8个法国模特和4个日本模特,在流行音乐的伴奏下扭胯摆臀迈起了猫步。那些身着耸肩衣裙、神态放松的高挑美女,与台下穿着蓝灰制服、屏住呼吸的中国观众形成了强烈对比。
1979年初的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余音未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幕开启。1979年4月9日,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积累多,换汇率高”的轻工业,服装行业名列前茅。
然而,此刻国人显然还无法从容应对皮尔·卡丹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当天前去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后来撰文描述了观摩会现场的一个细节:当一个金发美女面对观众停住脚步,突然兴之所至地敞开对襟衣裙时,台下的人们竟像一股巨浪打来,身子齐刷刷向后倒去。“像在躲避着一种近在咫尺的冲击波。”
就在李安定要就这次表演发一篇简短的消息时,《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香港报纸的评论,大意是国人连衣服都穿不上,还看什么时装表演。文章传递出有关领导对时装表演和模特的不容,有关此次表演的消息只好就此搁置。
在随后的上海之行中,皮尔·卡丹感受到了这种骤然冷却的空气,不仅接待规格降低,接待人员冷淡,表演的场次和观众人数也都大打折扣。
【《时装》开启审美 】
尽管皮尔·卡丹刚到中国遇到一些冷空气,不过,他大胆独特的服装设计,却打开了中国服装界专业人士的眼界。在一片深蓝灰绿的中山装之外,他们看到了来自法国服装设计的缤纷色彩和样式,也看到了在中国前景广阔的市场。
1978年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下,政治空气改变了。《时装》杂志社社长周长青说,外贸部邀请皮尔·卡丹访华,意味着从上而下,人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穿衣打扮。
在上个世纪70时代,从事过摄影工作的周长青说,改革之前,这是不能想象的,他们去艺术团拍演员的照片,如果照片里的人摆弄姿势,回去必定挨批评。拍一名童星的服装展示,只能拍衣服,不能拍头部,否则也要受处分。
皮尔·卡丹带来了一场冲击波的时装表演,适时地表达出了人们在政治安定后,对穿衣打扮和对美的渴望,并催生了人们创办媒体和研究服装的热情。
1980年,嗅到这股敏感的空气,外贸部样品宣传处一名又高又帅、思想活跃的年轻宣传员,通过详细策划,收集了大量资料,向对外经济贸易部申请创办一本杂志《时装》。这是中国第一本时装、时尚类杂志,这名宣传员就是《时装》杂志的第一任社长程天宝。
经常听前辈讲起创刊经历的周长青说,当时创刊时,条件非常简陋,就在老对外经贸部的楼道里头,隔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