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反倾销案例.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欧反倾销案例 案例1中国节能灯溃败欧盟 1998年,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的节能灯数约3500万支,1999年增至7500万支,约占欧盟市场的60%,而飞利浦、通用照明和奥斯朗三家老牌世界光电源供应商则被中国厂家压缩在高档市场。 自1998年下半年起,飞利浦、通用照明领衔的欧美厂家利用其雄厚资本和强有力的市场销售渠道,大量在中国采购低档节能灯,打上自己的品牌,向欧洲销售,抢占低端市场,迫使价格大幅下滑。以双U11瓦电子灯为例,从1998年底的国内采购价两美元左右一支,到2000年初的一美元,下跌幅度竟达50%。 而与此同时,1999年8月,欧洲照明公司联合会(包括飞利浦、希万尼亚、奥斯兰等公司)向欧盟委员会提出诉前调查。 2000年3月31日正式起诉,主题为中国一体化电子紧凑型荧光灯(即电子节能灯)对欧洲的倾销。 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4月4日正式立案,并向我国公司发送通函,对我国生产的节能灯展开反倾销调查。该案共涉及130余家相关企业。 2001年7月,欧盟委员会就针对中国节能灯的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宣布对中国参与应诉的8家企业征收从0至59.6%的反倾销税,8家之外的所有中国企业将课以66.1%的反倾销税。受此影响,我国节能灯市场在欧盟大幅萎缩,2005年我国节能灯的出口额约为80亿美元,而对欧盟的出口只有1.3亿美元。 分析 从以上倾销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市场经济长期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产业往往被几家跨国公司垄断,跨国公司往往成为反倾销案的主诉方,而且跨国公司已经与母国政府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反倾销更是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较量,是不同国家对于世界市场份额的争夺。企业只有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通力协作才能有效应对反倾销案件。 案例2 中国彩电在欧洲的惨痛教训 中国的彩电在欧洲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但多家企业均认为这一惩罚措施不会对自己的经营带来太直接的影响,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呢? 1992年11月25日,欧盟对中国彩电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42厘米以上大彩电; 1994年10月,欧盟对中国所有出口企业统一裁决,税率为28.8%; 1995年4月1日欧盟对该案终裁,对所有的中国企业征收25.6%的最终反倾销税率; 1995年5月欧盟提出对小彩电反倾销案的复审请求,延续达40个月之久; 1998年12月2日,欧盟决定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彩电征收44.6%的反倾销税率 由于康佳公司不愿接受欧盟的现场认证调查,2006年3月28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发出文件,将对中国彩电出口商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即日起执行。 康佳之所以敢于和欧盟叫板,主要是近年来其已在海外建立多个彩电生产基地,完全可以不从中国直接向欧盟出口,因此反倾销大棒不仅打不到康佳身上,反而会造成那些在海外没有生产基地或者生产能力较低的对手失去竞争力。 海信集团新闻主管朱书琴表示,海信在匈牙利、法国等地拥有工厂,其彩电基本上可以不从中国出口欧盟。此外,欧盟的高关税壁垒主要针对低端CRT产品,目前海信彩电已转变以PDP、LCD等平板为主。因此,即使欧盟真执行44.6%的高关税,对海信出口欧洲市场也不会有太直接影响。 TCL表示,自从并购法国家电企业汤姆逊之后,TCL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已全面使用汤姆逊品牌,自有品牌则仅在中国市场采用。 分析 在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家电企业之所以能够不受反倾销税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多国设立生产基地,比如康佳的海外生产能力已与国内持平。 2、产品成功的升级转型,由低端升级到高端或通过并购改变产品的品牌。 这些都是规避反倾销的好方法,值得我国其他企业借鉴。但这些举措是否与“反规避法”相违背,还需进一步思考。 案例3 奥康皮鞋反倾销案:鸡蛋碰赢石头 2005年5月,应欧洲鞋业联合会(CEC)的投诉,欧委会启动了对原产中国和越南的进口皮鞋的反倾销调查。调查结果出来后,2006年,欧委会通过法规对原产中国和越南的进口皮鞋征收为期2年的16.5%反倾销税。 显然,几乎没有哪家中国鞋企的出口利润率会高达16.5%,王振滔估计当时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在7%左右。这之后,奥康北欧的两家合作伙伴终止了合作,其他合作伙伴也缩减进口量。 当时欧盟的反倾销税涉及中国鞋企1200多家,200多万就业人口,直接导致了东南沿海一批出口导向鞋企的关门。欧委会的数据显示,反倾销之后,欧盟当年从中国进口的鞋子下降了15%,从20.8亿双降到17.8亿双。 在中国皮革协会的协调下,154家中国鞋企积极抗辩和应诉,但随后被欧委会驳回。2006年10月,奥康、温州泰马、广东南海金履和广东万邦等5家企业决定聘请蒲凌尘作为中方代理律师,携其欧洲律师团队向欧盟普通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欧委会征收反倾销税的规定违法。 由于欧盟不承认中国的市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