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法律与利益 本讲主要介绍历史上思想家对利益的基本观点、利益的基本分类。 一、利益与法律 (一)利益:就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要求。 (二)利益该说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乌尔比安 2、古典自然法时期:格老秀斯 3、功利主义法学派:边沁 4、法律社会学派:庞德 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1964),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法律社会学杰出的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法理学(五卷本)》中,在德国哲学家耶林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利益分类理论,把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 一、个人利益:直接从个人生活本身出发,以个人生活名义所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具体分为人格利益、家庭关系利益和物质利益。 1、人格利益:(1)保障人的身体和健康方面的利益;(2)保障个人意志的自由行使;(3)个人的荣誉和名誉;(4)私人秘密和宗教感情;(5)信仰和言论自由 2、家庭关系利益: (1)父母亲的利益 (2)子女的利益 (3)丈夫的利益 (4)妻子的利益 3、物质利益: (1)对财产的主张 (2)企业自由和契约自由 (3)对约定利益的主张 (4)外人不得干预自己与他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主张。 二、公共利益:是从政治组织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以政治组织社会名义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 1、国家作为法人的利益 2、国家作为社会利益捍卫者的利益 三、社会利益:是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为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的正常活动而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 1、一般安全的利益 2、社会组织安全的利益 3、一般道德的利益 4、保护社会资源的利益 5、一般进步的利益 6、个人生活方面的利益 五、法律价值冲突 (一)立法环节的冲突 1、原因:A、立法主体的多元与流变性 B、法律价值本身的多元 2、解决方案: A、民主与商谈理论 B、经验与实验的方法 C、基本价值准则不变 (二)法律适用中的价值冲突 1、冲突的具体表现 A、法官选择适用法律的困难 B、法官的价值观与法定的价值观的冲突 C、法官与公众法律价值观的冲突 D、法官在适用法律价值上的冲突 2、解决方案 A、法定价值优先 B、严格遵照法律的效力等级位阶 C、严格限定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三)守法环节的价值冲突(法与情) 1、法定价值与守法主体的价值目标的冲突 2、司法判决设定的价值与守法主体的冲突 (二)个体正义论 近代启蒙思想家关于正义的观念,出现了重要的转向,关注个人的自主与权利,比如霍布斯将思考社会问题的基点转移到了个人自身,尤其是个人的生命。 边沁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也强调,人的幸福是判断正义的标准。 (三)社会正义论 1、庞德认为,正义不是指个人的德性,而是指一种体制。 2、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论述到,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并提出正义的两个原则(1)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2)差异原则。 除了上述正义论以外,还出现过形式正义论以及经济正义论等观点。 四、法律与正义 1、法律为正义奠定了原则基础,提供了正义的标准和尺度。 2、正义为法律奠定了原则和基础,是衡量法律好坏的标准。 3、法律与正义无关,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前有兄弟三人A、B、C。A和B是手工工匠。C什么手艺都没有。A和B想帮助C,于是让他养羊。A从自己的30头羊中拿出5头,B从自己的3头羊中拿出1头给了C。 C就红红火火地养起羊来,没想到八年后C突然死去而没有留下遗嘱,这时C的羊已达到132头。A和B养羊没有C那样顺利。在C去世的时候,A有50头羊,B有10头羊。C除了A和B以外就没有亲人。于是,A和B坐到一起商量怎样分这132头羊。 二、第二代人权理论 依托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其核心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特点是强调人权的平等性、积极性,要求国家采取积极行动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三、第三代人权理论 依托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运动; 其核心是民族自决权、发展权; 要求通过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二、中国对人权的认识和保护 1、革命时期,以人权作为斗争口号。推翻三座大山是最明显的标志。 2、建国后长时间回避谈论“人权”问题。特别是反右运动和文革,人权概念受到批判。 3、1991年开始,真正正视和研究人权问题。1991年出台第一个人权白皮书。2004年人权入宪。2009年制定人权行动计划。 三、政治学上的自由 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所指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状态,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免于他人的压迫与控制,每个人都能自主安排自己的行为,包括对公共事务的自主参与等。 四、通过法律实现自由的原则 1、每个人的自由并存原则。 2、消极自由之保障(非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