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法规专题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内容提示 第一讲 导论 第二讲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讲 教育法律关系 第四讲 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讲 学校安全事故的归责与安全管理 第一讲 导论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学习意义——为什么学? 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方法——怎么学? 一、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 林业小学教师殴打学生致死案件 数学老师烫伤学生案件 齐玉苓受教育权侵害案件——“宪法司法化” 齐玉苓,陈晓琪——山东滕州八中 1990年中专报考——济宁市商业学校 1999年齐玉苓下岗、陈晓琪中国银行工作 山东滕州八中、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市教委 (二)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一所学校的依法治校 (1)警告处分;(2)照价赔偿;(3)罚款。 (三)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政策与法律学科的发展 对教育政策法律学科抽象理论的纯思辩性研究逐渐转向注重我国教育政策法制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分析。 从对已经出台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注释性诠释转向注重对这些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中的适切性探讨。 二、研究对象 是以教育政策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教育政策法律现象是指教育法、教育政策在产生、发展和实施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和相互关系,以及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作用等,具体表现于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等等。 1、教育政策法律现象具有历史性 2、教育法律现象具有公共性 只有从私人领域进入到公共领域的教育行为才能成为教育法律现象。 私人领域——————————公共领域 (个人)家庭——社会————国家 教育现象————————教育法律现象 举例 受教育权。《义务教育法》15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乞讨权。《治安处罚法》第41条规定: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熊猫烧香病毒。《刑法》第286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以上的规定处罚。” 三、研究方法 (一)了解一些 1981的《学位条例》 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2006修订) 1994年《教师法》 1995年的《教育法》 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 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 2003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 (二)掌握一些 要掌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法律,学会用教育法学知识分析当前的教育问题。 当前教育法学界主要研究的热点问题有:校园伤害事故问题、教育合同纠纷、民办教育问题、学生隐私问题、受教育权问题、体罚学生问题、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等等 (三)反思一些 参考书目 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褚宏启主编:《教育法制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杨颖秀:《教育政策法规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曲正伟:《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二讲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主要解决四个问题: 教育法概述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的渊源与体系 教育法律规范 一、教育法概述 (一)教育法的含义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教育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3)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法律性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 (二)教育法的特性 共性: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 特性:调整对象与调整手段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性。而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是极其复杂的; 教育法的调整手段具有综合性。教育法的制裁方式既有行政制裁,也与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 (三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 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二者有着共同的目的; 政策是教育立法的依据,教育法是贯彻执行政策的保障。 区别 二者的制定机关不同。教育法是依据法律规定,由有权制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