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蛇绿岩套其实就是蛇绿岩。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在地史学中这个就是“三位一体”,是寻找古缝合线的依据,从板块学说的角度看,是大洋的遗迹。 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是一种可与大洋岩石圈对比的独特的镁铁质-超镁质岩石组合,一个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包括以下岩石序列: ①超镁铁质杂岩,由不同比例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成,具有变质变形组构; ②堆晶辉长质杂岩,以堆晶结构为特征; ③镁铁质席状岩墙(床)杂岩; ④镁铁质火山杂岩,主要为枕状玄武岩,常见枕状构造; ⑤与蛇绿岩伴生的岩石有富钠的长英质侵入岩和喷出岩、硅质岩、薄层页岩和少量灰岩。 蛇绿岩套简单称为蛇绿岩,就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在地学中这个就是有名的Steinmann“三位一体”概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堆晶结构 堆晶结构:在粗大的、相互连结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粒间充填其他矿物的一种结构。这些粗大的晶体称为堆晶,由于结晶早、具充分的自由生长空间,因此自形程度较好。 蛇绿岩与大洋岩石圈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二者在岩石类型和岩石序列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研究蛇绿岩的组成、成分及成因是了解大洋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动力学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蛇绿岩就是由于两个板块碰撞的时候温度很高而导致了碰撞接触带的洋壳物质发生了变质而形成的。 蛇绿岩代表地史时期存在一个广阔的大洋。 蛇绿岩成因一般解释为由洋中脊海底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洋岩石圈的侵位形成。就是由于两个板块碰撞的时候温度升高而导致了碰撞接触带的洋壳岩石发生了变质而形成的。 基本特征 蛇绿岩的代表层序自下而上是:橄榄岩、辉长岩、席状基性岩墙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其中橄榄岩和辉长岩在层序上可以重复多次。蛇绿岩一般是灰绿色,其中普遍伴生的蛇纹石。 一个发育完善的蛇绿岩套从底部到顶部的岩石组合顺序是: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岩墙杂岩、枕状熔岩,表现出一种假地层的蛇绿岩层序,这种层序性是蛇绿岩套的基本特征。 蛇绿岩套的层序与大洋岩石圈剖面可以逐层对比,枕状熔岩和岩墙杂岩与大洋层2,堆积辉长岩与大洋层3,堆积橄榄岩和变质橄榄岩与大洋上地幔彼此一一对应,且对应层的地震波速值也很接近,可以把蛇绿岩看作是大洋岩石圈的代表。而大洋岩石圈是在板块离散边界上,在海底扩张中心形成的,如洋中脊、边缘海(弧间盆地)、陆间盆地。 术语发展 蛇绿岩(Ophiolite)这个术语是布隆奈尔特(Brongniart)于1827年提出的,它的希腊文含义是蛇纹状岩石﹐中文曾音译为“奥菲奥岩”。随后在1905年斯梯曼(Steinman)把它定义为:由细碧岩和玄武岩到辉长岩和橄榄岩规则排列的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成岩石的组合,岩石中含有由后期变质作用产生的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和钠长石,它们的形成与地槽发展的早期阶段密切关。 科学发现 沿着我国雅鲁藏布江断断续续分布着一种黑绿、暗绿和紫色的一套岩石,它们即为蛇绿岩套。它在西藏境内的分布长达1000多公里,沿着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洋的急拐弯一直延伸到缅甸和巴基斯坦。 根据科学家们的考察研究,蛇绿岩套同海洋底部的岩石非常相似。所以地质学家们把它看作是古海洋地壳的残骸。在五千万年以前的漫长地质时期里,喜马拉雅地区是分隔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的一片汪洋大海,这海叫特提斯海(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份)。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就是古特提斯海洋地壳的残余碎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俯冲时被挤出地表的。它把原来为海洋分隔的二个大陆连接起来,所以地质学家们又把它称为雅鲁藏布江缝合线。 研究意义 蛇绿岩可以形成於洋中脊、弧後盆地、弧前盆地、岛弧等构造环境。大陆上发现的蛇绿岩,多数是大陆裂解或弧间扩张的产物,而不是洋中脊蛇绿岩。蛇绿岩不但是为大多数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们所接受的板块构造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解释喜马拉雅山形成这一重大地质理论问题时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蛇绿岩与大洋岩石圈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蛇绿岩的组成、成分及成因也是了解大洋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动力学的主要途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