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欲练千里目,需得上层楼——高中历史教研工作及高三调研测试的思考 夏辉辉 2011年2月28日 一、从高三调研测试得到的启示 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突出常规的指导思想得到落实 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亟待提高: 获取和解读信息——问什么 调运和运用知识——答什么 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怎么答 (一)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1、学生对历史时间、阶段大事、阶段特征依旧模糊 例1: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改革开放、太平天国 例2: 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 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指什么? “自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村包围城市”,甚至有学生答成“罗斯福新政”。 例3: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清义和团乱后……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 根据材料二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 2、概念表述不准确 例1: 民用工业:民族工业、民营企业、民办工业 电气、电力、电子、电器 电气:与电有关的系统,电的产生、变换、输送、控制和应用 电力: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其设备等的统称(强电) 电子:计算机、电子、微电子、集成电路等学科 (弱电) 3、对概括、评析等思维表达方式理解不准确。 提取材料信息 列举历史史实 说明历史现象 分析原因、阐述影响 概括内容、归纳特征与规律 判断、评价(析)观点、现象 论证观点 这几年的高考试题更多的隐藏了思维要求。 例1:2010年高考38题 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 本题平均分:2.62 分,难度0.44 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如《清明上河图》、宋词、话本等。 评分细则:概括性叙述 “世俗化、平民化”等2分;史实举例1项2分。 4、不能用正确的史观来分析评价历史现象 例2:39题(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阐述“习俗的形成”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判断—评价——分析 白月桥《历史认识的一些新的理论概念》 (1)关于查明历史客体的各种因果联系; (2)关于查明历史客体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3)关于确定历史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4)关于确定历史客体的阶级性; (5)关于确定历史客体的时代性; (6)关于评价历史人物; (7)关于确定历史客体发展的阶段性; (8)关于确定史料的主体意识渗透; (9)关于确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0)关于社会客观存在决定社会思想意识; (11)关于确定历史发展的趋向性和曲折性; (12)关于确定历史客体的量变和质变; (13)关于明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4)关于明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5)关于确定历史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6)关于明确历史发展的否定与继承; (17)关于确定历史客体的现象与本质; (18)关于确定历史客体的形式与内容; (19)关于评定历史客体对其后客体的影响和意义; (20)关于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5、原因分析模式僵化,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事物的“四因”说: 动力因是事物构成的推动者; 质料因是构成事物的材料; 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目的因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二)问题中折射出复习中的困惑 (1)要记哪些内容:什么是主干知识 (2)主干知识如何记:一轮复习中的零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 (3)知识记了怎么用: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中的运用 (4)历史理论的缺乏:历史概念与历史理论 二、从高一到高三——对2011年历史学科后期备考的思考 1、内容:对第一轮知识体系的再回顾 理解专题发展趋势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概念之间复杂的关系 小专题的汇集 2、课型:以学生学为主的二轮复习课教学模式,学生自己学会研读史料 3、练习:加强限时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4、情感:鼓励学习信心、破除畏难心理 (一)做好通史复习 通史与断代史、专题史相对: 史家作史之意——道通——立意之深 史家作史规模——博通——选材之广 史家作史方法——变通——定位之高 1.“纵通”有度:对通史划分阶段 (1)跨度宜小不宜大 (2)阶段特征要明显 (3)内容联系要密切 2.“横通”要广:实现一个时期内容的联系 (1)利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 的内在联系 (2)利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分 析分析历史事件的外在联系 (二)归纳主题:抓好10个主题配题训练:读懂材料、学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