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眩晕的概念 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 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 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 眩晕和头晕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 眩晕的概念 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深感觉和前庭系统,称“平衡三联” 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周围物体的关系 深感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感觉 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动速度。 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的主要病因 前庭性眩晕的分类 周围性眩晕 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 中枢性眩晕 前庭神经颅内段(出内听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皮层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眩晕诊治中存在的问题 70%~80%的眩晕是可以通过有效问诊而确诊或明确诊断方向 询问病史时缺乏针对性,常常遗漏诱因、起病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缓解方式等 针对眩晕的辅助检查有限、评判水平等有待提高 临床诊疗中,眩晕常常被归于几个本来认识模糊的疾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美尼尔等 长期应用前庭抑制药物,延缓了前庭功能恢复 按眩晕的时程鉴别 眩晕持续1天或1天以上 前庭神经炎 迷路、脑干和小脑梗死 眩晕的常见病因-中枢性 眩晕的常见病因-中枢性 脑血管病 椎-基底系统TIA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小脑或脑干梗死 小脑或脑干出血 脑血管性眩晕 1)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眩晕最常见的病因,这是因为椎动脉在解剖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1)正常人大约2/3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甚至单侧缺如。(2)两侧椎动脉走行在一个骨性管道中,50岁以后发生颈椎病易造成椎动脉迂曲。(3)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硬化。临床特点为50岁以上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一般不伴有耳鸣耳聋,常常合并颈椎病,TCD可查见椎动脉痉挛。 椎基底动脉TIA 眩晕,伴有神经症状 复视 共济失调 猝倒发作 构音不良 瘫痪/无力/麻木 头痛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符合TIA的特点 起病突然 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症状 持续时间短暂,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14分钟,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8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恢复完全 反复发作 后循环TIA- 病理生理 压力降低10%,远端血流减少 压力减低20%,血流方向改变 发病基础 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的管腔狭窄超过临界横断面积(4平方毫米) 椎-锁骨下动脉之间压力梯度发生改变 锁骨下动脉上的侧枝通畅 临床表现 6-84岁,大多数在50岁以上 男:女=2:1 左侧:右侧=2-3:1 完全闭塞80%;狭窄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 上肢缺血症状和体征 其它症状和体征 少数病人出现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多见无名或双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 患肢负重时出现 眩晕(52-75%) 视力障碍(31-36%) 晕厥(18-25%) 共济失调(11-26%) 运动感觉异常(11-33%) 眼肌麻痹(19%) 头痛 上肢缺血症状和体征 感觉异常 发冷 无力 皮肤苍白 肌肉疼痛 易疲劳 指尖坏疽 98%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脉搏迟至0.014-0.2秒(正常0.00-0.01秒) 血压双侧不等(患侧比健侧低20-130毫米汞柱) 诊断 发作性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同时有上肢缺血的症状更有意义 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相差20毫米汞柱以上 患者上肢脉搏迟至 锁骨上区收缩期杂音 超声和血管造影证据 治疗 血管成型术 内膜剥脱术 血管旁路手术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氧化药物、钙拮抗剂)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基底动脉闭塞-头晕、耳鸣,左耳聋3天 中枢性眩晕的常见病因-听神经瘤 轻度但持续听力丧失 头晕,可有耳鸣 逐渐发病 第8对颅神经的良性鞘瘤 与肿瘤生长相关的其他颅神经发现 外科手术 眩晕的常见病因-中枢性 眩晕的常见病因-中枢性 眩晕的常见病因-中枢性 多发性硬化 约5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曾发生眩晕 约5%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眩晕为首发症状 眩晕的常见病因-中枢性 颅颈交界区畸形:常见Chari畸形、颅底凹陷、齿状突半脱位 可出现锥体束损害、小脑症状、后组脑神经和高颈髓损害的表现,有时合并眩晕 靠影像学确诊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周围性眩晕多为耳源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单病种疾病发病率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其次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和前庭神经元炎。 眩晕的常见病因-周围性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定义:头部快速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