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介牛奶及其处理 1: 牛奶的成分 2: 牛奶中的细菌 3: 乳制品加工厂的加工单元 4: 清洗与卫生 5: 个人卫生及工厂管里 6: 质量的概念 牛奶 一种复杂及娇弱的成分 可制成各种营养食品。 我们应该了解: 成分 细菌 去除/控制细菌 热处理 CIP原位清洗 质量的概念 1: 牛奶的成分 牛乳的成分无可比拟 成分变化的因素: 哺乳时间 奶牛的品种 季节条件 标准成分 微量成分 酶 维生素 卵磷脂 胆固醇 溶解气体 - O2, N2 CO2 水 溶解营养物质 在溶液/悬浮液中保持营养物质 ——易于小牛消化 可产生化学变化和令细菌生长 ——牛奶变质 减少水含量 ——不用人造防腐剂长时间地保存牛奶 脂肪 牛油脂肪/牛奶脂肪 – 重要的营养 能量的来源 美味及柔滑口感的原因 在乳清中悬浮 可使氧化 / 与氧、铜和铁反应而分解 Cardboardy硬化/纸浆味 产生兽脂气味 光可加速其分解 酪蛋白 身体生长生活所必需的营养 以悬浮胶质状态存在于牛奶中 沉淀物 – 酸、热及添加盐 应用: 纸包装、胶水和各种食物 乳清蛋白 微量乳蛋白; 残留于乳清蛋白中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 (在干酪制作中无沉淀) 高于70oC沉淀 沉积于牛奶加热设备上 所以所有的牛奶加工设备在热清洗之前都应该用冷水冲洗/ 使用清洗剂 乳糖 牛乳中的糖 (不象糖那样甜或溶于水) 食物中的能量来源 可被某些细菌经酸化转化为乳酸 在干酪和酸奶的生产中控制酸化程度很重要 灰份 矿物部分或奶中的盐分 食物中的微量成分; 钾、钙、钠、镁、铁、铜、磷酸盐、柠檬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 酶 参与牛奶和熟干酪的分解消化 有些自然产生 有些由大量细菌污染产生 (最为重要的是帮助分解脂肪的脂肪酶) 脂肪球 – 由隔膜保护 (隔膜破损 – 经搅拌或均质) – 脂解作用: 陈腐 / 异味 巴氏杀菌令脂肪酶失去活性 维生素 复杂的物质 – 身体生长和保持其官能 维生素B2, B3, B6, B12 维生素D 和叶酸 维生素A, B1, C E 色素 胡萝卜素 – 与维生素A结合可令牛奶脂肪称为黄色 核黄素 – 维生素B2的一部分: 令新凝固的牛奶中的乳清中显现淡绿色 初乳 产下小牛后10日内的牛乳 黄色、气味强、味苦 特殊的成分:小牛降生后的几日内需要特别的营养量 免疫球蛋白 – 产生抵御传染病的能力 初乳成分 更多脂肪 更多蛋白质 更多灰份 更多热敏乳清蛋白- result - burn on 而后经调节可分离至正常水平 2: 牛奶中的细菌 微生物 – 活的生物 肉眼无法看到 地球上无处不在 – 支持着更大型的生物体 微生物 – 各种群体: 藻类 水或潮湿土壤中的微小植物 大多数包含叶绿素 – 绿色 有机食物中不采用 – 来自于光、CO2和一些矿物质 真菌类 不含叶绿素的植物; 无法自养 酵母和霉 (食品工业中常见) 微生物 – 各种群体: : 细菌 原称微生物 1000倍放大可见 小型单细胞生物 形状; 圆形球菌; 长杆型 链形 从生 病毒 比细菌小 放大200,000倍可见 处于活性和非活性之间: 在宿体细胞之外无法繁殖, 不能自己进行新陈代谢却可以在宿体上合成更多病毒 可以在很多宿体上生存; 抗菌素是一种可以在细菌细胞中生长的病毒 细菌的生长 细菌的生长 无性生殖 – 细胞分裂;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在适宜的环境下: 生长较快的需要11分钟 生长较慢的需要2-3小时 不同的阶段 不同阶段: 缓慢阶段 适应新环境 生长阶段 快速生长 稳定阶段 营养少、毒素高 消亡阶段 消亡 繁殖 牛奶中的主要细菌群 乳腺炎症、肥料或土壤成分进入牛乳、加工设备、管路、容器的细菌污染 一旦细菌进入牛奶 – 5 oC以上时生长迅速 巴氏杀菌 杀灭所有致病菌和破坏牛奶的其他有机物 时间 / 温度的关系 耐热细菌 所有巴氏杀菌后仍能幸存的 – 耐热有机物 大多数耐热细菌虽然可以在热处理后仍能存活,却不可以在巴氏杀菌温度下生长 嗜热细菌 55oC 嗜温细菌 - 20 oC to 40 oC 嗜冷细菌 20 oC (2-7 oC有气味) 大肠杆菌 可从乳糖中产生酸和气体 工厂卫生设施的清洗不当或加热不足 巴氏杀菌可杀灭 有益菌和无益菌 微生物就会致病 (错误) 大多数的微生物都是无害的 有些是于健康有益的 牛奶传播疾病 – 潜在问题 分支杆菌肺结核(TB) 布鲁士菌流产 葡萄球菌 – 产生毒素 炭疽杆菌 –炭疽热 口蹄疫 – 病毒感染 Coxiella burnettii - Q 发热 原奶及奶制品质量要求 澳大利亚 – 法律规定 总数 150,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