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概论、蛔虫及鞭虫分析报告.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蛔虫性哮喘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哮喘,严重者有咯血现、荨麻疹及畏寒、高热等症状,可因集体生食被感染性蛔虫卵所污染的食物而导致暴发。 2.蛔虫性肺炎 主要表现为畏寒、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有增多的表现。 3.异位寄生 严重感染时,幼虫还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等器官,引起异位寄生和损害。若通过胎盘,也可到胎儿体内寄生。 (二)成虫致病 蛔虫成虫寄生在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成虫可在肠道呈螺旋状运动或钻入肠壁开口的管道内,如胆管、胰腺管等。 1.掠夺营养,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 蛔虫在小肠内寄生,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不但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导致宿主营养不良。 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间隙性脐周疼痛等表现,有时会出现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这与肠道粘膜受损和肠道炎症影响肠道蠕动有关。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发育障碍。 2.变态反应 蛔虫病患者也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视神经炎、结膜炎以及蛔虫中毒性脑病等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虫体代谢产物及死亡虫体分解产物(变应原)被人体吸收后,引起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所致。 3.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并发症。蛔虫引起并发症的危害远较其本身的致病作用大。 (1)胆道蛔虫症 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虫体侵入部位多在总胆管。主要症状是胆道大出血、肝脓肿、胆结石、胆囊破裂、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等。 (2)蛔虫性肠梗阻 梗阻原因是由于大量成虫在肠腔内扭结成团,堵塞肠管,寄生部位肠段发生蠕动障碍所致,阻塞部位多发生在回肠。 胆道蛔虫患者肝脏病理标本:图中显示肝门胆管内可见一条或多条蛔虫嵌塞其中。 蛔虫性肠梗阻和肠穿孔 蛔虫病人照片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检查虫卵 ①直接涂片法(生理盐水涂片法),连查3张片检出率可达95% ②可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以作定性定量检查。 2.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 3.检查痰中蛔虫幼虫:对疑为蛔虫性肺炎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适用。 五、流行 (一)分布 蛔虫的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潮湿、温暖而卫生状况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 2001~2004年在全国开展的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蛔虫的感染率为12.72%,推算全国感染蛔虫的人数约为8593万人。 (一)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 蛔虫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产卵量大,蛔虫卵对某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在外界存活时间长,这些因素有利于蛔虫的传播。 (二)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①传播途径:用新鲜人粪施肥、儿童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蝇类等昆虫的机械性传播作用。 ②感染方式:人因食用感染期虫卵污染了食物和水而经口感染。 ③人群感染蛔虫的季节与当地气候、生产活动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主要在春、夏季节。 (三)易感人群 人群均易感染蛔虫病。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六、防治 (一)预防 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一般原则是加强粪便管理或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土壤;讲究个人卫生尤其是饮食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 (二)治疗 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控制传染源。 常用药物有阿苯哒唑(丙硫咪唑、肠虫清)、甲苯咪唑等。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简称鞭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以引起鞭虫病。鞭虫也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一、形态 1.成虫 成虫前细后粗,外形似马鞭。 前段细长,约占体长的3/5,后段粗大。 雌虫长约35~50mm,尾端直且钝圆。 雄虫长约30~45mm,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 鞭虫前端插入肠粘膜内 2.虫卵 呈纺缍形;黄褐色; 比蛔虫卵略小,(50~54)×(22~23)μm; 卵壳较厚,两端各具一透明盖塞。 虫卵自人体排出时,卵内为一未分裂的卵细胞。 二、生活史 虫卵在外界的发育与蛔虫卵相似,在土壤中适宜的条件下约经3周发育成感染期卵。感染期卵被人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并侵入肠粘膜,摄取营养;约10天后回到肠腔,移行至回盲部,头部钻入肠粘膜下层,以血液或组织液为食,逐渐发育为成虫。 (二)要点 1.生活史简单,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直接发育为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 2.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 3.成虫寄生部位和方式 三、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虫体对肠壁可有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主要是其前端钻进肠壁,引起炎症反应。 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贫血等,有的出现荨麻疹,尤以儿童感染者多见,有时可导致直肠脱垂(脱肛)。重度感染的儿童还可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有的严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阑尾炎等并发症。 鞭虫附着在大肠粘膜上

文档评论(0)

富贵礼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