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及血液学检查1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常规及血液学检查简要 现在造血理论 造血是指血液细胞生成的过程。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增殖、分化为各类血液细胞。造血系统通过由造血器官、造血干细胞、造血调控因子等组成的复杂网络来维持血液细胞动态平衡。 人体造血器官是生成血液的器官,起源于中胚层,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及脾脏。 造血干/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始祖,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增殖能力,并且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的细胞。 造血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造血祖细胞。 临床应用: 主要涉及到干、祖细胞的移植 1.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急、慢性白血病等。 2.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性贫血。 3.实体肿瘤化疗后的重建,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造血细胞生长发育模式图 胞体:直径15-20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 原始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状痕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带极淡的兰色。 晚幼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胞体直径:8-11μ) 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呈灰兰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这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而消失。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兰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μ)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成熟红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一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膜较不清楚。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无色。 胞浆: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可见阳性颗粒。 原粒 嗜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 嗜中性粒细胞 分叶核 胞体:直径15-25μ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不到核直径的一半。核膜增厚,染色质粗糙,紧密,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嗜中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5-20 μ 胞核: 较大,圆或椭圆,有的略凹陷,有折叠及折痕现象.占全细胞大小2/3。居中或稍偏一旁。染色质纤细疏松,网点排列,或较模糊不清。染色较其它原始细胞淡。核膜不清楚,核仁1-2个较大,不太清楚,淡兰色。 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稍多,边缘不规则,有伪足状,灰兰色,着色不均匀,不透明,云雾状,无核周界,无颗粒。在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时Auers小体。 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折叠之折痕,凹陷或切迹。染色质较原单核粗糙疏松些,丝网织状结构或模糊不清,淡紫红色,核膜不清楚,核仁0-3个,不太清楚,较大。 胞浆:中等量,灰兰色,无核周界,可见嗜天青颗粒,密集在部分胞浆中。 幼稚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特点: 1.浆与核的形状均不规则,浆如阿米巴样。有内外浆之分,核呈不规则圆形,马蹄形,多折痕。 2.染色质的结构多样化,呈细或粗网织状或较模糊排列。 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 胞核:占细胞绝大部分,居中或稍偏位。圆形或椭圆形。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排列匀称,核膜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清楚淡兰色。 胞浆:量少,淡兰色或深兰,核周界明显,无颗粒,无Auers小体。 淋巴 异常淋巴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也称不典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经抗原或致丝裂原刺激后,DNA大量复制,并相继合成大量RNA,向幼稚细胞或浆细胞方向转化。这种处于转化过程中,具有一些新的形态学特点的细胞,称为异常淋巴细胞。其特点是体积变大,核大,染色质变得疏松,甚至会出现模糊的核仁或核分裂现象。胞浆变化更为显著,不仅量变多,而且常变成深蓝色,有时有泡沫感,形似浆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的外周血中。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富贵礼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