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寄生虫病,另外也可见于酸性粒细 胞肉芽肿、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 及少数浆细胞瘤 正常人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很难见到,多不超过 2 (tbJL不超过4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1、病程长2、瘙痒感3、嗜酸性粒细胞数 高4、激素治疗多数有效5、可行放疗 嗜酸性粒细胞(右上),嗜碱性粒细胞(右下)和血小板(杆状核嗜中性粒细胞右侧的 * Fig. 3.?Hematoxylin-eosin stain, 400×. Immature eosinophils in the CSF. Note the relatively large cells with a sharply defined, deeply stained nucleus with no nucleoli. The cytoplasm is light blue and contains many minute bluish green granules and vacuoles (arrows), giving the so-called washed-out appearance. *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Definition : ? more than 10 eosinophils/mm3 in CSF, and/or ? eosinophils accounting for 10% CSF leukocytes Reliable detection of eosinophils in CSF requires cytocentrifuged cell preparations with Wright’s stain or Giemsa stain Limited number of disease had eosinophils in CSF Parasite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etiology of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and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s a principal agent 嗜酸性粒细胞 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浅红色,由于其中充满颗粒,常不易见到细胞质。颗粒呈鲜红色,直径0.5~1.5微米。核为杆形或分叶形。电镜下,胞质内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多量糖原颗粒。颗粒分两型,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脂酶、磷脂酶、酸性磷酸酶、氰化物和不敏感的过氧化物酶等。嗜酸粒细胞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中文名称: 嗜酸性粒细胞 英文名称: eosinophil 定义: 含嗜酸性颗粒的白细胞。一般认为在抗寄生虫感染及I型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 (较弱的吞噬能力、无杀菌作用) ☆限制嗜碱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中文名称: I型超敏反应 英文名称: hypersensitivity type I 其他名称: 速发型超敏反应(immediate type 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anaphylaxis) 定义: 已免疫(致敏)机体再次接受同样变应原刺激所发生的迅速、强烈的反应。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IgE类抗体,IgE 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FcεRI结合;相同变应原再次刺激机体,可与效应细胞表面IgE特异性结合,触发效应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组胺等活性介质,介导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病理反应。 I型超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 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当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时,释放出趋化因子,使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到同一局部,并从三个方面限制嗜碱性粒细胞的活性:一是嗜酸性粒细胞可产生前列腺素E使嗜碱性粒细胞合成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受到抑制;二是嗜酸性粒细胞可吞噬嗜碱性粒细胞所排出的颗粒,使其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不能发挥作用;三是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等酶类,破坏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组胺等活性物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在对蠕虫的免疫反应中,嗜酸性粒细胞有重要的作用。这类粒细胞的细胞膜上分布有免疫球蛋白Fc片断和补体C3的受体。在已经对这种蠕虫具有免疫性的动物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IgE。蠕虫经过特异性IgE和C3的调理作用后,嗜酸性粒细胞可借助于细胞表现的Fc受体和C3受体粘着于蠕虫上,并且利用细胞溶酶体内所含的过多氧化物酶等酶类损伤蠕虫体。在有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继发性、克隆性和特发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