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全集)031.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十一讲:戴震 The Philosophy of Daizhen 戴震,字东原,生于公元1724年(清世宗雍正元年),死于公元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安徽休宁人。 他出身小商人家庭,自己早年也曾从事于负贩,经常靠教书维持生活。曾中乡举,但未考中进士。乾隆时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校订天算地理书籍。他对于天文算学地理等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同时更针对着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提出了自己的学说。 他的著作很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是《原善》、《孟子字义疏证》。 气化即道 血气心知 理存于欲 理学与朴学 一. 气化即道 气与道 形上与形下 生与息 1. 气与道 “道言乎化之不已也”。(《原善》上)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 故谓之道。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洪范 五行,……行亦道之通称。”(《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同上) 2. 形上与形下 气就是“形而上”的,不应以“形而上”为理。他说:“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谓。……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为道而已。”(《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易传》所谓“形而上”,即指“形以前”;所谓“形而下”,即指“形以后”。不但“阴阳之未成形质”是形而上的,就是“五行之气”,也是形而上的,那“有质可见”的五行才是形而下的。 3.生与息 “气化之于品物,可以一言尽也,生生之谓与!”(《原善》上) “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同上) “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同上) 二. 血气心知 血气心知 理与意见 私与蔽 1. 血气心知 “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原善》上) )。 “盈天地之间,有声也,有色也,有臭也,有味也,举声色臭味则盈天地之间者无或遗矣。外内相通,其开窍也,是为耳目鼻口。”(《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心之精爽,驯而至于神明也,所以主乎耳目百体者也。”(《原善》中) Have A Break! 2. 理与意见 “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则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见,非理也,非义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吾惧求理义者之以意见当之,孰知民受其祸之所终极也哉!”(同上) 3. 私与蔽 “凡出于欲,无非以生以养之事。欲之失为私,不为蔽。自以为得理,而所执之实谬,乃蔽而不明。天下古今之人,其大患,私与蔽二端而已。私生于欲之失,蔽生于知之失。”(《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三. 理存于欲 欲、情、知 理存于欲 体情遂欲 1. 欲、情、知 “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人以有礼义异于禽兽,实人之知觉大远乎物则然,此孟子所谓性善。”(《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人之异于禽兽者,虽同有精爽,而人能进于神明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2. 理存于欲 “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 (《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今以情之不爽失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同上) “欲者血气之自然。……由血气之自然而审察之,以知其必然,是之谓理义。……如是而后无憾,如是而后安,是乃自然之极则。”(同上) 3.体情遂欲 “天下之事,使欲之得遂、情之得达,斯已矣。……遂己之欲者,广之能遂人之欲;达己之情者,广之能达人之情。道德之盛,使人之欲无不遂,人之情无不达,斯已矣。”(《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四. 理学与朴学 清代的理学 清代的朴学 五. 思考 戴震是如何论述“形而上”与“形而下”的? 谈谈戴震的“血气心知”思想。 戴震是如何批评宋明理学的? 理学与朴学有什么关系。 你是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 The End * *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