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银宏消化道感染细菌分析报告.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2月28日 01:03 安徽省凤阳县罕见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约300例,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 。 伤寒、副伤寒一般发生在夏季,通常在5~10月份,像凤阳县这样在冬季发生疫情,属罕见 。 二) 所致疾病: 1)肠热症(typhoid fever):即伤寒、副伤寒, 由S.typhi or S.paratyphi A、B引起。 消化道感染,传染源是病人、带菌者。 致病过程: 肝、脾、肾、胆囊 (发热、全身不适) 伤寒和副伤寒杆菌 肠系膜淋巴结 第一次菌血症 第二次菌血症 巨噬细胞(肠上皮) 发病2-3周后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持续高热、白细胞下降 胆囊 肠道 粪排菌 肾 尿排菌 肝脾-----肿大 淋巴组织坏死、溃疡 发病2-3周后 肠出血、穿孔 部分进入肠壁淋巴组织 引起迟发性变态反应 2)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acute gastroenteritis or food poisoning) 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 沙门氏菌引起,产生肠毒素致病。 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摄入大量菌引起:﹥108 3)沙门氏菌败血症 多由猪霍乱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引起 。多见于儿童和免疫低下成人。 4)无症状携带者(1%-5%) 免疫性 伤寒沙门菌 细胞内寄生菌 主要是细胞免疫, 进入血流 体液免疫 肠热症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胃肠炎主要依靠sIgA作用。 三、生物学性状及检测 细菌学诊断 伤寒和副伤寒 食物中毒 败血症 第1周取静脉血 可疑食物 血 第1-3周取骨髓液 呕吐物 第2-3周起取粪、尿 粪 标本 SS平板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双糖发酵等 玻片凝集试验 无色菌落 血清学诊断 测血清中相应抗体 常用肥达氏反应 抗原 伤寒沙门菌O抗原 伤寒沙门菌H抗原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 肖氏沙门菌H抗原 希氏沙门菌H抗原 + 抗体(病人血清) 凝集现象 抗体水平判断指标(正常值): 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160 副伤寒H凝集价≥1:80 动态观察:有时单次不能定论,应逐周复查, 若依次递增 或恢复期/初期效价增加≥4倍者始有意义 伤寒带菌者:vi抗体1:10 反复检查粪便 伤寒沙门菌O抗体≥1:80 伤寒沙门菌H抗体≥ 1:160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体≥1:80 肖氏沙门菌H抗体≥1:80 希氏沙门菌H抗体≥1:80 IgM IgG 诊断意义 O抗体↑,H抗体正常: 感染早期,或交叉反应 O抗体↑,H抗体↑ : 肠热症 O抗体正常,H抗体正常: 非肠热症 O抗体正常,1项 H抗体↑ : 恢复期,非特异回忆反应 预防接种 四、 防治 1.控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特异性预防: ★死疫苗:伤寒、甲乙副伤寒三联菌苗预防,但副作用大。 ★口服Ty21a减毒活疫苗效果评价不一; ★伤寒Vi多糖疫苗:安全、稳定、简便(研制中)。 3.用抗生素治疗,但停药过早容易复发。 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发现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有大量弯曲菌样的细菌。 1982年,Marshall成功地首次分离培养出该菌,并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ompylobacter pyloris),后更名为幽门螺杆菌。之后,Marshall进行了吞服Hp的自身感染试验,证实了该菌的致病性。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3日,巴里·马歇尔(右)与罗宾·沃伦得知自己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举杯互相庆贺。 * 菌毛/黏附素 黏附、破坏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第九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三峡大学 医学院:宋银宏 Infectious bacteria in alimentary canal PATHOGEN BIOLOGY 临床病案 患者,男,20岁,持续高热和腹泻8天,大便每天5-6次,偶尔有粘液和血丝,右下腹隐痛,伴食欲差、恶心、呕吐。 体检:肝脏右肋下2cm,脾脏左肋下1cm,躯干背侧隐约可见3颗比米粒小,压之退色的淡红色皮疹。 血液检查:白细胞未见升高,中性粒细胞占0.7,淋巴细胞占0.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