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宋金元
1.发展医学教育:在太常寺下设立太医署,后正式设立太医局;创立并推广“三舍法”;确定医学生教材;确立专业分科,注重理论与考核;设有临床实习,年终考查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有明确奖惩制度。
2.校正医书局:北宋朝廷专门设立的一种整理古医籍的机构,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学者和医家,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专门进行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由林亿、高保衡、孙奇等人负责。出版历代重要医籍,为后世训诂学研究提供依据。
3.《太平圣惠方》:北宋初年政府刊行的一部大型方书,由翰林医官王怀隐等人集体编著而成。该书采用按脏腑和各科病证分类的体例,先论后法,体现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体系,保存许多古方和已散佚的文献。在外科疮疡的治疗上提出“内消”“外里”的治则。
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裴宗元、陈师文等编写,载方297首,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每方之后详列病证、药物组成和用量,详细说明药物炮制、保存等;成药多、香药多、名方多。
5.《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主持医家编纂,。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医学发展的水平、学术思想倾向和成就。刘文泰等书中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清代医家叶桂、薛雪、吴塘、王士雄,为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分别做出程度不等的贡献。叶桂《温热论》。对温病学说的最大贡献是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对温病学说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薛雪,撰《湿热条辨》1卷,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指出,湿热病发作的轻重与脾胃的盛衰关系密切。吴瑭《温病条辨》,成为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将温病分为九种: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王士雄,先后撰《霍乱论》和编述《温热经纬》。在《霍乱论》书中,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温热经纬》的特殊见解是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