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制剂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学生姓名 郑国牛
班 级 中药1202
专业名称 中药制药技术
系部名称 制药工程系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30日
答辩日期2014年12月30日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 12 月
中药制剂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摘要
优统中医药最大的优势在临床,多年的临床实践是对中药方剂的最好筛选。很多精典名方之所以久用,是因为安全有效。中药制剂长期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固体制剂吸湿性强的问题,中药新剂型制剂仍很少,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掌握太少,使中药制剂体内过程的评价和给药方案的制定缺乏依据。中药复方研究需要物理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中药剂型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等技术手段,中药的组合效应,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是基于中药组合基础上的,即2个以上中药组方后,产生一种或几种原单药所不具备的效能,而这正是中药治病达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和煎煮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
关键词:中药制剂,新技术,发展现状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药制剂发展历史
1.1概述 2
1.2中药制剂的古代发展历史 2
1.3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 3
第二章 中药制剂剂型的发展
2.1 中药制剂已有剂型的发展 5
2.1.1片剂 5
2.1.2口服液 5
2.1.3滴丸剂 5
2.1.4颗粒剂 6
2.1.5 胶囊剂 6
2.1.6雾剂 6
2.2 中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 6
2.2.1注射给药剂型 6
2.2.2透皮给药剂型 7
2.2.3粘膜给药剂型 7
2.2.4中药 8
第三章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
3.1 包合物技术 9
3.2 固体分散技术 9
3.3 膜分离技术 10
第四章 展望和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前言
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了传统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制剂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使制剂的生产工艺合理,质量符合各项规定要求,疗效突出,毒副反应小,便于生产、服用、携带、运输、贮藏,病人欢迎,市场畅销,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总之,必须使制剂有效、安全、稳定,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第一章 中药制剂的发展历史
1.1概述
中药制剂在中国创用甚早,夏商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已有药酒、汤液的制作和应用。《内经》载医方13首(实有12首),记述了汤、丸、散、膏、丹等剂型,并对各种制剂的制法、用法用量及适应证均有较明确的规定。此外,书中还专列出汤液醪醴论篇,论述了汤液醪醴的制法和用途。该书虽然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但作为中国现存中医学文献最早的一部典籍,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医药学经验,不仅奠定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础,而且也开创了中药药剂学的先河。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中国药物制剂的知识和理论有了显著的发展。伟大的医药学家张仲景(公元142~219年)编著《伤寒论》和《金匾要略》,两书共收医方314首,其中记载有煎剂、浸剂、丸剂、散剂、酒剂、浸膏剂、糖浆剂、洗剂、软膏剂、栓剂等十余种剂型。书中各种制剂的药物加工炮制功、加水量、煮取量、用法用量等项均有明确规定,制剂的制备方法更为完备,其中很多内容蕴涵着相当深刻的道理。此外,书中首次记载了用炼蜜、淀粉糊及动物胶汁做为药剂的赋形剂,至今仍在沿用。张仲景对汉以前医药学出色的总结和创造性的成就,为中国后世医药学(包括药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了典范。
晋唐时代(公元265-960年),葛洪(公元281一341年)著《肘后备急方》,书中记载了铅硬膏、干浸膏、蜡丸、浓缩丸、锭剂、条剂、尿道栓剂、饼剂等剂型。唐代,由于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与国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相继问世了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的医药类书,如孙思邈编著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王焘编著出《外台秘要》等巨著。这些书籍不仅收载了成书以前的有效方剂,并且广泛搜集了大量民间验方。单方,从而更加丰富了中药制剂的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