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NZS1698:2006(头盔)翻译(2013-12-15更新)技术分析.doc

ASNZS1698:2006(头盔)翻译(2013-12-15更新)技术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S/NZS 1698:2006标准 1 范围 这个标准主要为摩托车使用者而写,以便减轻对头部突然撞击而受到的伤害,但也适用于其它类的机动车使用者。 使用和注意的标识要求和说明也包括在内。 2 目的 这个标准的目的是为戴头盔的摩托车手和赛车手提供保护,以减少由于在骑摩托车或机动交通工具赛车中所受到的头部伤害。 3 参考文件(略) 4 定义(略) 5 结构 5.1 概要: 头盔应有以下功能 (a)抗穿透 (b)吸收冲击能量 (c)能保持在头上 头盔的组成部分和任何附在头盔上的装置,当出事故时都不会伤害到佩戴者。 5.2 材料:参照附录A 5.3 内部突出物 壳体内部不能有尖锐的突出物,所有坚硬的突出物都应该被衬垫覆盖。 所有位于头盔基础平面之上的内部突出物都应该符合条例 7.7 所有突出物都应位于这些位置和大小,将会减低使佩带者受伤的可能性。 注意:泡沫,有倒角的突出物,衬垫和最大不超过5mm的突出物,将会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内部突出物 外部突出物 5.4 外部突出物 充许的硬突出物只能是护目装置,通迅设备,通风系统,生命支持设备和帽带保持系统,高度不能高于5mm,除非符合BS 6658:1985斜碰测试的要求。 所有头盔外表面上的坚硬突出物不规则形状,除了风窗孔和相关的沉位,从一般的外表面测量,都不应该超过5mm高。 注意:外部不规则形状物应该是光滑的,从而减少摩擦带来的正切冲击力。 5.5 壳体开口位: 壳体颈部边缘和视野部的边缘要求, (A) 应有不硬而且不易碎的边饰(附着物) (B) 要圆滑 5.6 帽带系统 适当地扣紧帽带后,在出现撞击的条件下,头盔不会容易地脱离头部。 以上要求通过稳定性测试(条款7.3)来判定 如果有下颚带,不能有下颚杯。 所有帽带系统的部件都应该是永久被固定住的。 5.7 通风 头盔应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口和鼻子,特别是全盔 5.8 镜片 如果有镜片,镜片应符合AS 1609标准 6 测试 6.1概要: 最少提供同型号的头盔6个,头盔要和销售的一样,要有使用和注意的说明标识(条款9)和所有和头盔一起销售的附件:如护目装置,通迅设备,通风系统,生命支持设备。附加的头盔可能用来检测内部突出物。 6.2 头型 检测时应用适当的头型:A,E,J,M或O 6.3 条件 常温,低温,高温,浸泡,溶剂 7 检测要求 7.1 检测次序 在实现各种条件下,应选一个头盔先做外围视野测试(条款7.2)和稳定性测试(条款7.3)。然后4个(如果要做溶剂测试要5个)头盔根据条款6.3实现相应的条件,按以下次序做测试, 冲击(条款7.4) 穿透(条款7.5) 帽带(条款7.6) 7.2 视野 按AS/NZS 2512.6检测,左右两边的角度不能少于210度。头盔视野区上边沿与基础平面上所有点的距离至少为25mm。 7.3 头盔稳定性测试 根据AS/NZS 2512.7.2,一个10kg的重锤从300mm高度落下,头盔从后部向前旋转的角度不大于水平30度, 7.4 冲击: 按AS/NZS 2512.3.1条款要求 (A)最大G值不能超过300G (B)达到200G的累积时间不能超过3毫秒 (C)达到150G的累积时间不能超过6毫秒 检测时,头盔任何保护部位不能分离 要检测4个点,每点冲击2次,同一点两次冲击的中心点不能大于6MM,要有两个点测平砧,两个点测半球,用平砧检测的高度为1830+30,-5MM,用半球检测的高度为1385+30,-5MM。 每个检测点之前的距离要大于对应检测头型AA平面头围的五分之一。 7.5 穿透 按AS/NZS 2512.4检测,穿透锤不会接触到检测头型。 穿透至少检测两个点,但检测点不能是纽扣或硬的突出物上,点与点之间不能少于75MM,穿透检测点与冲击测试的中心点也不能少于75MM。 下落高度为3000±15MM 7.6 帽带 根据AS/NZS2512.5.1 检测。初负重225±5N,作用时间为30秒,加上1110±25N负重,作用时间120秒,帽带系统或附件不会分离,初负重和第二次负重之间,帽带伸长量不能超过25MM。 7.7 内部突出物 7.7.1检测范围内内部突出物 如果硬的突出物高于壳体内表面2mm,将要根据条款7.4在硬突出物的壳体外表面测试平砧两次,同时用另一个盔测半球,结果要符合条款7.4 头盔在产生最差检测数据的条件下进行检测。 7.7.2位于检测线与基础平面间的突出物 如果硬的突出物高于壳体内表面2mm,将要根据条款7.4在硬突出物的壳体外表面测试半球,只冲击一次,结果要符合条款7.4 头盔在常温下进行检测。 8 标识 每个头盔上要有永久性的易读的标识,字母不能小于1.5mm,不须移开内衬或永久的部件就能看到,要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