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
》》
郦宁宁 2012012999
2015.12.11
设
计
概
论
目录
1
何为中国元素?
2
案例分析——中国元素的运用
2015Met Ball
李薇作品分析
2015米兰世博会 中国馆
3
思考总结
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的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元素滥用?
如何合理运用中国元素?
关于中国设计风格的思考
中国元素的定义
我的理解
一、何为中国元素?
一)、如何定义?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百度百科
“中国元素是凝结着中国传统精神的视觉形象、符号或图像习惯。”
——汪瑞《中国元素未必等于中国设计》
一、何为中国元素?
二)、我的理解
影响对象:对内——认同感、自豪感
对外——识别度、感染力
包含层面:传统文化精神
当代文化精神
对设计:利——丰富,灵感来源
弊——审美疲劳
怎么用?
of... by... for...
案例分析:案例一
Met Ball/Met Gala(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
2015主题: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镜花水月》时装展2015
案例一
展览主旨:从时尚、服饰、绘画、瓷器、艺术和电影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化对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
设计师:多数外国、4位华裔
举办单位:VOGUE时尚杂志
对中国文化解读不透彻,甚至出现对本源文化的不尊重。
郭培 《华丽的金》
案例二
李薇《清▪远▪静》2009 真丝水纱
李薇《夜与昼》2005 真丝水纱
李薇作品选
案例二
李薇2014中国国际时装周颁奖典礼展示
案例二
李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系教授)
“内空间”“虚空”“模糊”
材料:真丝“水纱”
工艺:织、绣、染、塑、画等
形式:壁挂、装置、屏风、时装
图案:抽象水墨、具象(龙、凤等)
色彩:黑、白、红(国际展)、蓝、紫等
案例三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案例三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
特点:
1、自建馆——设计语言国际化 竹板材料-实际操作调整
2、当代的艺术语言,摆脱传统符号堆砌
3、传统农业文明和哲学精神
4、节能、可持续发展
设计团队:清华美院环艺系及院相关专业
以学院为主体,没有牵扯过多的经济利益
项目特殊性,国家支持
三、思考总结
一)、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的关系
中国元素
中国设计
其他国家/地区设计
区别于
相互交流借鉴
影响
影响
一定含有,丰富
传播
三、思考总结
二)、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元素滥用?
1.设计主体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透彻
2.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
3.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存在断层——历史原因
三)、如何合理运用中国元素?
1.充分理解中国元素内涵,
2.中国元素不局限于视觉形象、符号,可以是技术、材料、意境等。
3.两面开花,一方面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回归工艺,追求高精尖;另一方面发现并满足大众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做到普及化,进一步提高大众品味,形成良性循环。
三、思考总结
四)、关于中国设计风格的思考
使中国的设计真正成为中国设计,关键在于形成中国设计风格。
设计风格:融入元素、秩序、思想、造物观念,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格调,相对稳定的精神,具有识别性的独特气质。
归根结底——人的气质——设计主体
成熟:不再刻意追求,无招胜有招。
参考文献
1、《domus国际中文版》编辑部、一石文化,《与中国有关:建筑▪设计▪艺术:domus China 19个访谈》,2012.06。
2、刘新,《中国设计与中国风格》,《装饰》第176期,2007.12。
3、汪瑞,《中国元素未必等于中国设计》,《装饰》第201期,2010.01。
4、成阳,《“中国元素”的定位与创新研究——以艺术设计为中心》,《艺术百家》,2012年S2期。
5、霍兰德·科特系:镜花水月:他们对中国元素的滥用是如此“创造力”超群n748908_1.html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