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移动防雷设计
设计思想
通信基站的特点
移动通信基站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地理位置:在城区通常设在高大建筑物的较高楼层上,在郊区和乡村经常设在开阔地带或山区。
②机房条件: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乡村,大量建在非专用通信建筑内,这些建筑往往不具备符合要求的防雷实施(包括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和地网等)。此外,机房面积一般都很小,不便于多级防雷方案的实施。
③交流电源:特别是在乡村和山区,机房的交流供电通常是由户外架空引入。
④通信信号:基站设备的通信线路通常也是由户外架空引入。
基站综合防雷设计思想
移动通信基站是由电源系统,接收/发射系统,天线馈线系统以及中继传输系统等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防雷的目的是保证各系统都能正常工作,不受雷电的干扰和破坏。
防雷最终是通过等电位连接实现的,等电位连接的位置选择在不同防雷区的界面上,而雷击的能量通过接地系统引入大地。不同防雷区之间的电磁强度不同,除直击区外内部防雷区因电磁衰减而与外部防雷区的雷击电磁强度不一样。因此,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雷电电磁脉冲的进入。那么,穿越防雷区界面的线路变成了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做好穿越防雷区界面线路的防雷工作,无疑是整体防雷的重点。
除了线路入侵和电磁感应之外,雷电电磁脉冲进入内部防雷区的渠道还有接地系统。当雷击发生在地网附近时,雷电流通过接地线入地,地网瞬间的高电位可能通过接地线反击设备而造成破坏。由此可以得出,综合防雷不仅仅包括避雷针和避雷器,还包括屏蔽与接地等其他有助于将雷电流安全合理地下泄到大地的措施。
综合防雷是分流、均压、接地和屏蔽四项技术的综合。而有的基站为非标准机房,只是租借的普通建筑物,屏蔽和接地措施无法达到要求,再整改加强屏蔽不大现实。这时,只有从合理安装避雷器,改善接地系统等角度入手来解决雷击电磁脉冲问题。
依照全面防护,综合治理的原则,探索出基站整体防雷的六点解决方案。
①控制雷击点;
②安全引导雷电流入地网;
③加设完善的低阻抗地网;
④进行等电位连接,避免地电位反击;
⑤防护电源浪涌冲击;
⑥防护数据线、通信线及信号线的浪涌冲击;
设计方案
每个基站的铁塔顶部安装一台优化避雷器,保护通信天线和机房外部设施。
每根天馈线在机房入口处,安装天馈避雷器,保护收/发机的天馈线接口。
220/380V供电线路应从地下敷设进入基站,进站后应安装2-3级电源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电源避雷器,保护供电线路的雷电安全,直流电源安装一级低压电源避雷器。
信号电缆应由地下进出移动通信基站,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信号避雷器。
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地网上分别引入。中光公司的非金属接地模块,在地电阻率较高难以达到接地电阻要求的基站,用来改造地网效果较好。
雷电基本理论与避雷原理
雷电基本理论
雷击
通常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之间的迅猛的放电。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其一是直击雷,是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其二是感应雷,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内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上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以致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其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它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球形雷发生的机会很少,存在时间又十分短暂,所以对它的研究十分困难,它的成因目前为止并没有完满的解释。
雷电的电流参数
雷电流幅值:雷云的放电过程中数值是变化的,在雷电先导中雷电流很小,到主放电阶段雷电流急剧升高,达到最大值,称为雷电流幅值,用I表示,单位为kA,以后逐渐减少,到余辉放电阶段雷电流仅为100~1000A。大量统计得知,幅值超过20kA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为65%,而超过120kA的概率只有7%,所以很高的雷电流只有在特别重要的电气设备或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中才需要考虑,一般防雷设计中雷电流的最大幅值取150kA。
雷电流陡度:雷电流陡度为α,为雷电流变化的速度,即α=di/dt,为雷电流对时间的微分,因此雷电流陡度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在主放电阶段,雷电流陡度的数值增加很快,以后就逐惭减小,当雷电流到达幅值时,雷电流陡度为零,在波尾它就变为负了。因此,雷电流幅值与雷电流最大陡度不在同一时间出现,但雷电流愈大,则雷电流陡度越大。
雷云的电位可达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精品课件(共61张PPT).pptx VIP
- 一种自动控制骑行状态的VR动感单车及控制方法.pdf VIP
- 入党志愿书空白表格( 2).doc VIP
-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全)复习提纲知识点 .pdf VIP
- 混合性气体中毒护理ppt.pptx VIP
-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 客观题答案.docx VIP
- 市政道路改扩建施工方案全套编制指南.pdf VIP
-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pptx VIP
- 物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docx VIP
- 「本周新片」全智贤+河正宇,韩国电影《暗杀》值得一看.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