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补给:recharge
径流:runoff
排泄:discharge
补给、径流、排泄是地下水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7.1 地下水的补给
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1.大气降水(precipitation)
入渗机理:
1)活塞式下渗(piston type infiltration)→Green–Ampt模型:求地表处的入渗率(稳定时v→K)(P49,公式5–14;P65,图7–3),累积入渗量。
2)捷径式下渗(short-circuit type infiltration),或优势流(preferential flow)。
降水→地下水储量增加→地下水位抬高→势能增加。
降水转化为3种类型的水:
地表水,地表径流(一般降水的10 ( 20%产生为地表径流);
土壤水,腾发返回大气圈(一般大于50%的降水转为土壤水,华北平原有70%的降水转化为土壤水);
地下水,下渗补给含水层(一般20 ( 30%降水渗入地下进入含水层)。
渗入地面以下的水:
① 滞留于包气带→土壤水,通过腾发ET(evapotranspiration)→返回大气圈;
② 其余下渗补给含水层→地下水。
因此,落到地面的降水归结为三个去向:(1)地表径流;(2)土壤水(腾发返回大气圈);(3)下渗补给含水层。
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
qx=X(D(?S
式中:qx––––降水入渗补给含水层的量;
X––––年降水总量;
D––––地表径流量;
?S––––包气带水分滞留量。
单位:mm水柱。
降水入渗系数(()––––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总量之比。
(小数或%表示)
一般( =0.2 ( 0.5。
定量计算(入渗系数法):Q=(·X·F (注意单位统一,X:mm/a,F:km2,Q:m3/a)
影响降水入渗补给的因素:
① 降水量大小:雨量大,(大;雨量小,(小;
② 降水强度:间歇性的小雨,构不成对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如华北平原,一次降水10mm的为无效降雨);连绵小雨有利于补给;集中暴雨→一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不利于补给;
③ 包气带岩性:K大,有利于入渗;K小,不利于入渗;
④ 包气带厚度:厚,入渗量小,河北平原存在“最佳埋深”,一般4 ( 6m,地下水位在“最佳埋深”时,入渗补给量最大,入渗系数(也最大;
⑤ 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含水量高,有利于补给;含水量低,不利于补给;
⑥ 地形地貌:坡度大→地表径流量大→不利于补给;地势平缓,有利于补给;
⑦ 植被覆盖情况:植被发育,有利于拦蓄雨水和入渗;但浓密的植被,尤其是农作物,蒸腾量大,消耗的土壤水分多,不利于补给。
2.地表水
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山区:一般排泄地下水(河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水),洪水期:补给地下水;
2)山前:常年补给地下水(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3)平原: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上河”)。
影响因素:① 河床的透水性;② 水位差(河水与地下水)。
定量计算:
① 达西定律:qx=K(I;
② 测定上、下游河流断面的流量(断面测流):qx=Q上(Q下。
大气降水、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两种主要补给来源。其特点:
1)从空间分布上看:大气水属于面状补给,范围大且均匀;
地表水(河流)为线状补给,局限于地表水体周边。
2)从时间分布上看:大气降水持续时间较短;
地表水(河流)持续时间较长,是经常性的;
简而言之:大气降水:面状补给,持续时间短;
地表水:线状补给,经常性的,持续时间较长。
条件变化的影响:
地下水开采以后,由于水位的下降,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强度也要发生变化。地下水位下降后,由于包气带的加厚,降水补给量有可能减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头差的加大,地表水的补给量有可能增大。
由于地表水归根结底来源于大气降水,所以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多少。
补给特点:
潜水:整个含水层分布面积上接受补给;
承压水:仅在含水层出露面积上接受补给。
3.大气降水、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1)平原区:
①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入渗系数法):
Q=X·α· F ·1000
式中:Q––––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m3/a);
X––––年降水量(mm);
α––––入渗系数(无量纲);
F––––补给面积(km2)。
② 河水补给量:
a 达西定律:qx=K(I;
b 断面测流:qx=Q上(Q下。
2)(的确定
① 地中渗透仪(或蒸渗仪:lysimeter,P69,图7–8):测定入渗到地下水的水量来计算α。
② 潜水位变幅(埋藏较浅):观测降水入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6第四章第二节-第四节复诊、会诊及转诊教案分析.doc
- 06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分析.doc
- 06核糖体与核酶教案分析.doc
- 06机械、车辆伤害应急预案教案分析.doc
- 06静脉淋巴教案分析.doc
- 06年10大爱情故事教案分析.doc
- 6#施工电梯脚手架施工方案教案分析.doc
- 6、7大区划分方法教案分析.docx
- 6、DB2数据库SQL语法参考手册教案分析.docx
- 6、冷冻加固箱体接收施工工艺工法教案分析.doc
- 基于SPC的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实践与创新.docx
- 苍凉笔触下的人性凝视:论张爱玲小说的人性书写.docx
-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ocx
- 双层石墨烯边界态对电导与谷极化的影响机制及应用前景探究.docx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网络:建模解析与结构洞察.docx
- 农村信用社竞争力剖析与战略抉择:以A县农村信用社为样本的深度研究.docx
- 调节对人眼散光的影响:机制、规律与临床意义探究.docx
- 从传统到消费:中国武术的时代转型与融合发展.docx
- 探秘GlyRS:上游激酶的鉴定与激酶活性的深度解析.docx
- 平行式双水翼潮流能发电系统:能量转换机制与动态特性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