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必修一第二章第4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创新.doc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必修一第二章第4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创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最新考纲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 识 体 系 考纲解读 1.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2.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A表示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深度 波速 A波 B波 C 莫霍面 地面下平均35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面 地下2 900千米处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地核和F内地核组成)。 3. 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特征 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 平均172 900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 下降,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地核 外地核 呈熔融状态 内地核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特别提醒] (1)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约35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 (2)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第1题。 1.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片判断,该景观示意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在岩浆喷出地表时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因此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于地幔。 (2010·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遭受重大损失。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第2题。 2.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A 解析 火山灰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形成的,之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于圈层是岩石圈。 3. 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面F是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莫霍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解析 由图可知,A、B所在的圈层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面时,短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大气圈 (1)范围: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_000~3_000千米处。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含量 作用干洁 空气 氧 二者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99% 维持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氮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二氧 化碳 含量很少 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水汽 含量很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3)分层 ①对流层 ②平流层 ③高层大气 [知识拓展] 地球外部大气层的作用 (1)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尤其是氧气;(2)吸收紫外线,减轻其对生物的伤害;(3)减少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4)使地表昼夜温差适中。 2. 水圈 (1)组成:主体是海洋,还包括其他水体形式。 (2)作用:参与物质能量转化,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 生物圈 (1)概念: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 (2)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