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污染物衰减 进入环境的污染物可分成守衡物质和非守衡物质两大类。非守衡物质进入环境以后除了随环境介质流动改变位置,并不断扩散而降低浓度外,还因自身的衰减加快浓度的下降。 实际观测和试验数据都证明, 许多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基本上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0 a A x 0 a A x 0 a A x (1) 推流迁移 (2)推流迁移+分散 (3)推流迁移+分散+衰减 A=a A=a Aa 推流迁移,分散和衰减作用 2 污染物运动变化的基本模型 描述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的数学模型称为污染物运动变化的基本模型。 基本模型虽然是一组相当复杂的模型,但它们的建立已经进行过许多的简化和假定。 例如,假定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质能够与环境介质互相溶合,污染物质点在流体中能均匀地分散开而不产生凝聚,污染物质点与环境介质质点具有相同的流体力学特性等。 (1)零维模型 图 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 Q,C0 Q,C S V,C 根据质量守衡可写出完全混合反应器的平衡方程,即零维模型。 式中V 为反应器体积,Q 为流入流出反应器的体积流量,C0 为输入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C 为输出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即反应器中污染物的浓度;S 为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和离开反应器的污染物量,这里认为污染物的衰减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并以K 为衰减速度常数。 (2)一维模型 一维模型是通过一个微小体积元的质量平衡来推导的。该体积元只有在 x方向上存在着浓度梯度和质量交换。图3-3示边长为Δx、Δy和Δz的体积元的质量平衡关系,由于体积元在侧面上不存在物质交换,只需考察流经 x方向两端面上污染物量。单位时间内,流经端面的物质总量应为物质通量与面积的乘积,故单位时间内输入量为 单位时间内的输出量为 z y x 图 体积元的质量平衡分析 若体积元内污染物按一级反应式衰减,衰减量为 根据体积元的质量平衡关系,有 化简上式, 得 均匀流场中 ux,Dx 均作为常数,上式简化为 (3)二维和三维基本模型 与一维基本模型的推导相似,当在 x 方向和 y 方向存在浓度梯度时,可建立起二维基本模型。 式中,Dy—— y 坐标方向的弥散系数;uy—— y方向的流速分量;其余符号同前。 如果研究的问题是 x-z 平面或 y-z平面,只需转换相应的脚标即可。二维模型较多应用于大型河流,河口、海湾、浅湖中,也用于线源大气污染计算中。 如果在x、y、z 三个方向上都存在浓度梯度,可以用类似方法推导出三维基本模型: 式中,Ex 、Ey 、Ez— x、y、z 坐标方向的湍流扩散系数;uz— z方向的流速分量。 课堂作业 工业污染源的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有哪些类型和特性。你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是什么?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什么?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扩散的基本微分方程。 某地四个工厂的废气中含有SO2、NOx、TSP、CO,监测其浓度(mg/Nm3)数据如下表,假设采用表中提供数据作为标准值。 ?? (1)确定各工厂的主要污染物; (2)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污染源 SO2 NOx TSP CO 烟气量(m3/h) 1 35 5 230 100 4200 2 80 4 185 85 5600 3 180 2 980 120 480 4 50 8 170 100 7200 标准 2.5 2 10 50 5.工程分析的方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只能在评价等级 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此法是( )。 A.资料复用法 B.模拟法 C.专业判断法 D.物料衡算法 表6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mg/Nm3)和单因子评分 ?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污染因子 20(分) 16 12 8 4 总悬浮微粒 ≤0.15 0.3 0.5 1.0 10 飘尘 ≤0.5 0.15 0.25 0.50 0.50 SO2 ≤0.05 0.15 0.25 0.50 0.50 NOx ≤0.05 0.10 0.15 0.30 0.30 CO ≤4.0 4.0 6.0 12.0 12.0 ? 利用总分法计算分指数或综合指数进行评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