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病证
5101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寒性收引,感受寒邪则腠理闭塞,阳气郁而发热),热虽甚不死(人感受寒邪等外邪后,就要发热,发热虽重,却表明阳气有抗邪能力,故预后尚可);其两感于寒(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如果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寒邪等外邪而发病,由于邪盛正虚,故预后较差,有死亡的可能)。(《素问·热论》)
分析
1、热病的概念
指感受六淫外邪之,以发热为主要证候的疾病的总称。
2、伤寒的概念
①广义的伤寒:即是指热病。
如《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这个“热病”属于暑病的概念),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②狭义的伤寒:单指感受寒邪后出现发热为主要症候的疾病。
3、太阳经对卫外御邪的意义:
①循行最长
②分布最广
③与督脉联系最紧密(从巅入络脑;交会风府、大椎穴)
④主气最为表浅(主毫毛)
⑤统领营卫之气
4、伤寒六经传变规律
太阳 → 阳明 → 少阳 → 太阴 → 少阴 → 厥阴
◆说 明:
① 它是说明在伤寒病的发病过程中,邪气逐步深入的发展演变。
② 它是个相对的规律,而不是个绝对的规律。
③ 它与《伤寒论》中的六经传变有所不同。
a) 本篇只论热证,实证,未论及虚寒证
b) 本篇只论经络表现为主,少及脏腑症候。
关于六经传变的顺序
这一部分谈到了伤寒的六经传变顺序,这一思想启发了张仲景研究伤寒病和撰写《伤寒论》的思路。但是对于原文中的病邪逐日传经的说法,宁可视其为一种邪气发展由浅入深的过程,而不可拘泥于一日一经的固定不变的定式。例如《伤寒论》中就有“直中”、“合病”、“并病”等具体情况。从临床来看,少数较烈性的外感流行疾病可以出现类似篇中描述的发展过程,而大多数则是各有不同特征。
5102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疏通调治病变所在的各脏腑经脉)?
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凡是余热不清的,都是因为发热严重的时候,勉强吃东西造成的)。
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病愈而复发),多食则遗(热病之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肉则不化,多食则谷气残留,与邪热相互搏结,故有遗复),此其禁也。 (《素问·热论》)
热病遗复的原因、机理与治疗:
遗热原因:热甚而强食之。
遗热病机: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
遗热治疗:视其虚实,调其逆从
热病禁忌:病热少愈,食肉则复(清淡饮食),多食则遗(少食)。
5103 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长,首要。足阳明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多气多血之经)。
5104凡病伤寒而成温(温热病)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素问·热论》)
分析:
1、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在夏至之后,大小暑之间。
2、暑病治疗,切勿见汗止汗,治当清暑,错用止汗收敛之法,或酿成暑热内闭,关门流寇,使暑热内闭心包,造成危急证候。
分析:
阴阳交
1、含义:温病过程中,阳邪入于阴分,邪盛正衰的一种危重证候。
2、病位:“今邪气交争于骨肉”,阴阳交是表证已罢,邪入阴分,邪正交争于机体深层,病位深在的疾病。
3、病机:正不胜邪,邪盛正衰
4、症状特点:反复发热,汗出热不解,脉躁疾,狂言,不能食。
5、预后:较差,“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5201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藏各以其时受病(五脏在各自所主时令感受邪气发病后,分别波及于肺而引起咳病),非其时(非肺所主的秋季),各传以与之(指肺)。(《素问·咳论》)
分析:
1、“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阐述,说明咳嗽的病机不止于肺的因素。肺为五脏之表,其病往往是五脏邪气在表浅的表现。
2、形成咳嗽的病机,以风寒外袭和中焦受寒最为多见。
3、“咳不离肺”:咳虽不止于肺,但是各种病理只有影响到肺,才能出现咳。
4、邪气发病以时传变的思想。
5202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姚绍虞:“此总论久咳之为害也,咳久则病不止于一脏一腑而无所不病矣。故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
聚于胃,关于肺(因外邪侵袭、内伤寒凉饮食,”外内合邪“致咳,与肺胃直接相关;而且脾胃失调。易聚湿生痰,沿肺脉上扰于肺而致咳。水饮聚于胃,则上关于肺而为咳,说明肺胃功能失调是导致咳嗽的两个重要环节。张介宾:“诸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者,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肺为皮毛之合,如上文所云,皮毛先受邪气及寒饮食入胃者,皆肺胃之候也。”)
【名解】喉痹:指喉咙肿痛,阻塞不畅,使言语不利,饮食难下。
分析:
一、本段论述了五脏咳和六腑咳的临床见症。
肺咳:咳而伴喘息,唾血。(肺脏气衰,宣降乏力,痰饮内聚)
心咳:咳而咽喉不利。(心弱阳气不足,化物不利,痰饮阻于阴脉)
肝咳:咳而两胁下不利。(肝气不疏,气机郁阻两胁)
脾咳:咳而右胁下痛。(脾气不运,谷气壅滞,痰湿内蕴)
肾咳:咳而腰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