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目的
对现场施工活动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控制,以实现环境保护,减少环境影响,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3、职责
3.1 生产安全部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
负责对全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汇总、评价,应编制《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3.2 办公室
负责公司机关办公、生活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准备
4.1.1 开工前,各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工作小组。项目经理组织领导工作小组,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工艺、供方及相关方等的要求,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所有作业场所、施工、生活区域,识别结果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
a、界定施工现场或作业活动、产品和服务;
b、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c、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4.1.2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
4.2 界定活动、产品和服务应考虑
4.2.1 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
4.2.2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4.2.3 设备设施的安装、维护、拆除、运行。
4.2.4 有毒有害材料、物质的贮存、保管、使用。
4.3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分类
4.3.1 运用现场观察法和查阅资料或记录的方法识别生产、作业活动和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
4.3.2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结合工程特点,充分识别环境因素,建立《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4.3.3 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a、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如设备检修。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如火灾、爆炸。
b、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到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新材料的使用、工艺变化、产品服务、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c、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与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4.4 危险源的辩识与分类
4.4.1 危险源辩识的方法
a、询问和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获取外部信息;
e、安全检查表等。
4.4.2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注意事项
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c、作业场内所有的设备、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4.4.3 危险源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按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灼烫、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其他伤害等。
4.4.4 危害的分类
按《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可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为6类。即:物理类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4.5 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
4.5.1 影响地区、社区强烈关注、客户有合理抱怨、对公司形象有影响或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等任一方面时,都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4.5.2 公司在其他情况下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时应考虑:
a、影响范围;
b、影响程度;
c、发生频次;
d、法规符合性;
e、社区关注度;
f、万元产值年消耗量;
g、可节约程度。
4.6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对环境因素的评价采用“复合评价法”,即由专家直接判断和各因子量化打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先判断后打分。如果用直接判断法能判断出结果,不再进行打分判断;否则再采用量化打分法判断,方法如下:
4.6.1 对污染物及噪声排放的评价:
污染物及噪声排放的评价按下表进行
内 容 得 分 a、法规符合性 超标 5 临近超标 3 达标 1 b、发生频次 持续发生 5 间断发生 3 偶然发生 1 c、影响范围 超出社区 5 周围社区 3 场界内 1 d、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NGT88J永磁合金工艺研究.docx VIP
- 最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同步思维训练(上册).pdf VIP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3-The-road-to-success.pptx VIP
- 众兴菌业培训课件.pptx VIP
- 房地产市场年报-2020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年报.pdf VIP
- 1. 香港公司註冊證明書.pdf VIP
- 【港交所-2025研报】卓能(集团)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报告.pdf VIP
- 2025四川内江市隆昌市兴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3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标一体内部审核检查表.pdf VIP
- 2019年天津房地产市场回顾及2020年展望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