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概况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昭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随着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 其实,大理有的远不止这些。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名。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西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时,大理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大理先后出现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南昭国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代,云南行省建立,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设有路、府、行政专员公署等地级一级的政区机构。1956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时,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枢纽。改革开放后,大理已逐步发展为滇西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全州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大理市、云龙县、洱源县、祥云县、宾川县、永平县、鹤庆县、弥渡县、剑川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 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西为云岭山脉,东接滇中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北部剑川县与丽江市兰坪县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温15℃,最热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5℃左右。年降水量848.4毫米。 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洱海位于大理市境东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泊。州内湖盆众多,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我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矿藏有金、银、铜、锡、大理石、花岗岩、硅藻土等。大理石、大理扎染、邓川奶制品享有盛誉。大理机场1995年底通航,广(通)大(理)铁路、楚(雄)大(理)一级公路、320国道穿境。大理市、巍山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迷人风光和白族特有民俗民居及三街久负盛名。境内有西南佛教名山。 以上资料来源于 行政区划网()原文链接:/html/show.php?contentid=18900 大理概览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均在此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州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成就辉煌,前景喜人。全州山川雄奇,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苍山洱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顶桂冠使大理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建置沿革】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八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