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第一节 井田概况 2
第二节、井田开拓 5
第三节、拟订通风系统 6
第四节、通风阻力计算 10
第五节 矿井通风设备选择 14
矿井通风设计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拜城县众维煤业有限公司新疆拜城众维煤矿位于拜城县西北40km,行政区划属拜城县铁列克镇管辖,拜城县城到煤矿有59km沥青及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井田地理坐标:东经:87°37′00″~81°44′40″
北纬:42°06′00″~42°08′10″
交通位置图见插图1—1—1。
二、地形与地貌
井田位于天山南麓低山带,地形走向北东——南西,呈向南东倾斜的单面山。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程+2000~+3011m,最大相对高差约1000m,一般相对高差500m。井田内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悬崖交错,沟谷密布,地形非常复杂。
三、河流、湖泊分布
井田内沟谷发育,井田西界外为音西铁热克厄肯沟,自北向南从井田西界外流过,一般流量0~0.25m3/s,流量随季节变化,以季节水流或潜流汇入台勒曲克河。区内其它沟谷因汇水区域小,海拔较低,缺乏持续的补给水源,多为季节性水流,最终也都汇入台勒曲克河。
四、气象及地震
矿区属大陆性山区气候,冬季长且寒冷,日温差大。年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20℃以下,年平均气温约6℃~7℃。主导风向西北,东南风次之,平均风速1m/s左右。年降水量144.5mm,集中在6~8月间。年总蒸发量2125.8mm,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降雪期,区域内无常年积雪。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五、矿区开发简史及开采情况
矿井建于1998年6月,于2001年11月正式投入生产。原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主要开采Ⅳ13煤层。因矿井地质勘探程度较低,原煤炭工业厅批准该矿井为6万t/a规模的生产勘探井。
原设计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初期共有2个井口,即+2193m水平运输平硐和+2373m水平回风平硐,机械抽出式通风。现生产采区为+2193~+2373m水平之间原设计的一采区,采区西翼已采完,东翼已开采2个区段,正在开采第三区段。矿井运输选用5t蓄电池机车牵引1t矿车运输。投产采区上部的+2373~+2560m水平之间原设计二采区已完成采区轨道和运输上山的掘进工程。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悬移顶梁液压支架爆破落煤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采区回采率75%左右。
六、构造及地层
井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塔里木地台和天山地槽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带—库车边缘坳陷北缘。区域地质构造简单,为一单斜构造带(库车坳陷的北部单斜带)。矿区基本为单斜构造,断层不发育,只在西端有一小的褶皱扭曲构造。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中、下侏罗统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包括四个含煤组,编号分别Ⅰ、Ⅱ、Ⅲ、Ⅳ煤组,其中:Ⅰ含煤组含有两层局部可采煤层,厚度薄;Ⅱ、Ⅲ含煤组在井田内含煤性不佳,多为煤线,含煤2~5层,厚度均在0.4m以下,不可采;Ⅳ含煤组含煤性较好,共含煤13层,由顶部向底部分为IV1~IV13,其中IV13煤层全区可采,较稳定,可采厚度较大,煤质好;IV1煤层大部分可采;其余煤层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Ⅳ1、Ⅳ13两个煤层。
Ⅳ1煤层位于塔里奇克组含煤段上部,煤层厚度为1.59~0.1m,平均厚度均1.02m,煤层大部分可采,结构较为简单,基本无夹矸,仅在局部夹有1~2夹矸,厚度0.08~0.18m,夹矸多为含粉砂炭质泥岩,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一般为上覆阿合组的粗碎屑岩,局部为呈透镜体状的灰绿—灰黑色薄层状—微层状的粉砂岩—细砂岩或灰黑色炭质泥岩,顶板与煤层整合接触;煤层底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含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等,顶板与煤层呈整合接触。
Ⅳ13煤层位于塔里奇克组下部,煤层厚度为1.78~10.92m,平均厚度均4.92m,煤层由西向东逐渐变薄,含夹矸2~5层,厚度0.06~0.96m,夹矸多为炭质泥岩,含粉砂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一般为含炭泥质粉砂岩,含炭粉质泥岩、岩质泥岩。厚度一般为2.91m,煤层与顶板呈整合接触;煤层底板岩性基本与顶板相同。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
表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
层
编
号 煤层厚度
(m) 平均煤
层间距
(m) 顶板
岩性 底板
岩性 倾角
(°) 稳
定
性 视密度
(t/m3) 煤层
结构 备
注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 Ⅳ1 0.1~1.59
1.02 144~162
153 炭质
泥岩 粉砂岩
细砂岩 26~32 较稳定 1.40 简单 Ⅳ13 1.78~10.92
4.92 炭质
泥岩 炭质
泥岩 26~32 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水沸腾了》说课稿.pdf VIP
- 2019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水利工程)》真题带答案与解析.doc VIP
- 学会与父母沟通kt_,.ppt VIP
- 脑出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pptx VIP
- 电除颤操作流程-电除颤操作流程.ppt VIP
- 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生产放行和上市放行管理制度.docx VIP
- 紫日电气ZVF9V变频器使用手册.docx
- 物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大物流时代系列研究(三),公路港到网络货运平台,传化与满帮为例,探讨我国公路整车物流最优解(202108).pdf VIP
-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 知识点考点汇总及解题方法提炼.pdf VIP
- 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