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人类的消化系統构造(消化道构造) 试选出正確的器官,把消化道內的器官作順序排列。 口腔 ?_________? 胃 ?_________? 回肠?__________ ? 結肠 ?__________ ? 肛门 (1) 盲肠 (2) 直肠 (3) 食道 (4) 十二指肠 小心看清楚!再试多次吧!! 口腔内的消化 唾液的分泌: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分泌唾液淀粉酶 唾液的成分:日分泌量 1000~1500ml,水分占99%有 机物有粘蛋白,唾液淀粉酶 和溶菌酶,无机物有Na-、k+ 氯化物等 唾液的生理作用 湿润口腔和清洁口腔 润滑食物便于吞咽 溶解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 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胃腺 胃粘膜上皮下陷而成,因部位不同分为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 贲门部和幽门部的腺体分泌粘液不含消化酶 胃底腺是胃的主要腺体 胃腺 主要由三种细胞组成,胃腺分泌的液体总称胃液 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也叫盐酸细胞,分泌盐酸,产生“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胃液   成人每日分泌1.5~2.5升,是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为0.9~1.5。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粘液蛋白、盐酸、无机盐和内因子等。 胃酸的生理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成胃蛋白酶,并为蛋白酶提供了适宜的酸性环境 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抑制和杀灭胃内的细菌 盐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胆汁排出,有助于小肠吸引铁和钙等。 胃蛋白酶的作用 能使蛋白质水解为胨等物质,以及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最适 ph 值为2.0 胃粘液的作用 能润滑食物,便于向前通过。 粘液呈碱性,覆盖于胃粘膜的活性,保护胃粘膜免受侵蚀。 胃液中和胃酸和减弱胃蛋白酶 内因子的作用 胃腺的壁细胞可分泌一种与VB12吸收有关的内因子,是一种糖蛋白。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胆汁 成人每日分泌0.5~1升,呈黄绿色的弱碱性液体,味苦。非消化期贮存在胆囊,进食时由肝脏及胆囊大量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成分为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最有消化意义的是胆盐,其作用是:①加强脂肪酶的活性; ②使脂肪乳化,增加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 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 胰液的成分及作用: 成分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8.4。主成分有NaHCO3和各种消化酶。 作用: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胰液含大量NaHCO3能中和由胃进入小肠的盐酸,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肠内消化酶的作用。 乳糖酶分解乳糖。 6、大肠液的成分及作用: 成分:分泌少量碱性液体,pH8.3-8.4,主成分为黏液蛋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 作用:含酶很少,没有明显的消化作用。大肠内容物主要受细菌的分解作用。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与植物纤维素分解。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蛋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正常情况下,机体一方面通过肝脏对这些毒物进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大肠将这些毒物排出体外。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生理意义。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 淀粉 —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约水解40% —胃中盐酸水解少量 —小肠中:胰淀粉酶约水解50%,肠淀粉酶水解少量 麦芽糖 乳糖 蔗糖 —小肠中的麦芽糖酶 —小肠中乳糖酶 —小肠中蔗糖酶 ? ? 葡萄糖 半乳糖 果糖 脂肪的消化: 脂肪 胆汁、搅拌乳化脂肪 胰脂肪酶为主,肠脂肪酶为辅 脂肪+甘油约40%左右 甘油一酯约60%左右。 3、Pro的消化: 食物单纯蛋白质 胃蛋白酶 ? 胨、多肽 (小肠)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内肽酶) 氨基肽酶、羧基肽酶(外肽酶) α-氨基酸 寡肽+二肽 (刷状缘)寡肽酶、氨基肽酶、二肽酶 α-氨基酸 ? 图2-3 蛋白质的消化示意图 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方式 1)被动转运:包括滤过、扩散和渗透等作用。滤过靠膜两边的流体压力差. 2)主动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