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七 主要产业(农业、工业)活动 [考点统计] 纵观近三年高考命题可知,本专题集中命题表现不明显,比较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是复习重点。考查方式以区域图和相关文字资料为背景,考查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特点和规律,综合题较多,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也很常见,难度适中,背景图像新颖,设问角度灵活,复习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认知透彻到位。 考点一 农业地域类型 [真题领悟] 1.(2014·新课标Ⅱ,10~11)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 2.(2014·重庆文综,3~4)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1)~(2)题。 (1)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2)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命题探源]1.判断和确定农业地域类型的技巧 (1)根据分布来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稳定,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下图是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判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直接根据其分布即可:A为大牧场放牧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2)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性质判断: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而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如下面农场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3)根据农业特点判断: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受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根据存在问题判断: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生产中的问题也不相同,反映出地域差异和自身生产特点,因此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判断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问题就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对比 视角1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1.(2014·临沂模拟)下面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2)图中M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市场需求量大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交通便捷 D.气候温和湿润,草原面积广大 (3)图中②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三江平原 B.内蒙古和新疆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视角2 农业地域类型分析比较 2.(2014·杭州市一模)读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3)题。 (2)下列有关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农业地域类型有利于农民随市场的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B.②农业地域类型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大,但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C.③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传统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D.③农业地域类型的产品可能销往本地城市,也可能远销国外 (3)下列四个地区发展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组合合理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③ 考点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2014·海南地理,6~8)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3)题。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2.(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命题探源] 1.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1)自然条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气候(光照、热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高考政治(新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配套:第十三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共计113张)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1.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新人教必修2)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第2课多变的价格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课_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2讲工业生产活动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课价格上课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复习(上课用)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三第一轮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复习要点概述.ppt
- 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036要点概述.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