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课件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写作背景?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莫(mù)夜 函胡(hán hu) 汝识(zhì)之乎 译文:到了唐朝李渤才寻访它的所在地,在水潭边上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仔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 干支纪年法 东汉 夜游石钟山,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有什么作用?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名的由来,表现了作者则样的精神? 不畏艰险,不迷信古人,不人云亦云的精神。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磔磔云霄间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此世所以不传也 E、古之人不余欺也 介词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判 断 句: 大石――比喻绘形 栖鹘――直接绘声??? 鹳鹤――比喻拟声 阴森恐怖-→烘托亲身 实地考察的艰辛不易??????????? 译文:凡事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推测而断定它有或没有,可以吗? 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够详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 目,耳: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 臆断:凭主观推测而断定 殆:大概 于:介词,和 而:表转折,但是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译文:士大夫终究不愿坐小船在夜晚停泊在陡峭的山崖下面,所以没有人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终:终究 泊:停船 莫:没有谁 夜:名作状,在夜晚 知:了解 译文:(至于那些)渔夫(和)船工,虽然知道,却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所以:……的原因 渔工水师:渔夫和船工 虽:虽然 言:用文字表述、记载 判断句 译文: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找到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郦道元记叙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啊。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其实:(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 实,事情真相,名词。 (今)一个词。义为“实质上”。 陋者:浅陋的人 乃:竟 斧斤:斧头 考:敲 盖:句首发语词 主旨句为: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道理:认识事物,贵在“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 理由: ◆ 它是全篇的核心,全篇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 ◆ 这篇游记不是单纯写景记游,而是借写景记游来寄意寓理,说理才是这篇游记的要旨。 本文哪一句表达了主旨,请说明理由。 研习、思考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 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 2.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郦 元 士大夫 渔工水师 陋者 ——言之不详 ——不肯夜泊绝壁下 ——知而不能言 (李渤) ——考击以求 (叹) (笑) 所以不传 (惜) 游因——质疑 郦说——人常疑之 李说——余尤疑之 游历——解疑 夜游见闻 大石侧立 栖鹘惊飞 鹳鹤怪叫 水声轰鸣 肯定命名 游感——总评:不可臆断有无 石 钟 山 记 一、(议论) 质疑 二、(记叙) 解疑 三、(议论) 事必耳闻目见, 结论 不可臆断有无 郦:水石相搏声 人常疑之 李:击石之声 余尤疑之 1、访问时间,同伴和机缘 2、访问 寺僧 3、亲访之见闻 4、访之所得 (2)古今异义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