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
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
目录
1摘要 2
2前言 2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
3.1研究对象 3
3.2研究方法 3
4研究结果 3
4.1中国摔跤的文化发展 3
4.1.1中国摔跤文化概念阐释 3
4.1.2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4
4.1.3中国摔跤的文化特性 9
5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1摘要
摔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格斗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摔跤选手不但出现在奥运会,还出现在各类的大型搏击比赛,比如:UFC、M1、战极、Strike Force、Dream等等大型的搏击比赛。它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受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的影响而形成众多流派。中国摔跤是中国几千年摔跤技术经验长期积累的产物,是我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摔跤多称“角力”、“相搏”、“手搏”,主要用于军事训练。秦时摔跤正式定名为“角抵”,开始成为娱乐表演项目。汉代摔跤出现职业化倾向,形成三种固定风格。两晋南北朝时期角力摔跤有“相扑”、“蚩尤戏”、“争交”等诸多称谓,隋唐时摔跤的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角抵不但是唐代宫廷宴飨时的助兴娱乐节目内容之一,而且出现职业角抵人员和职业摔跤组织“相扑朋”,在唐代民间角抵开展广泛娱乐色彩浓重。到了宋、元、辽、金时期的摔跤达到高峰。明清摔跤多称“布库”、“撩脚”、“撩跤”、“掼跤”,已经进入泛民间化发展阶段。 纵观中国摔跤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摔跤,起始于古代军事化训练,中间经历表演化转向、娱乐化兴盛,民间化开展的发展历程。中国摔跤有两大文化特性:一是中国摔跤是竞技与娱乐的完美结合。二是中国摔跤是个体拼搏精神的充分展示。中国摔跤竞技形式的多样性和简捷性:中国摔跤竞技过程讲究极强的对抗性和激烈性;中国摔跤竞技内容则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此外中国摔跤体现出的拼搏精神是刚健尚武精神的一种反应与传承,而刚健尚武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中国摔跤是激发个体拼搏精神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智力与体力的综合较量,更是一种注重整体追求均衡精神的反应。因此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摔跤生命力强盛的根本所在。……独五千胜之”最后选出冯五千,李绅高兴地说: “真壮士也,可以扑杀西胡丑夷”。由此可见,角抵摔跤在唐朝的军队中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否则李绅是不会从军队中选拔与西域来的摔跤名手进行比赛的人的。明朝历史年间曾出版《万法宝全》一书,书中绘有摔跤图样。明朝皇帝把摔跤列为“六御”之内,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明史·江彬传》记载有: “每专练大内间,以角力戏,帝戎服,与之相传”。明史纪事本末《江彬奸佞传》中也记载:“尝于西内练兵,令江彬率兵入,学营阵,校骑射,或时为角抵之戏。上戎服临之,铳炮之声不绝于中。在《纪效新书》与《阵纪》中都明确记载“千跌张之跌”,千跌张之所以名为千跌张,看来是以摔跤而著称。据《清史稿·职官志》是记载: “ 善扑营,总统大臣无员限,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内特简。左、右翼翼长各三人,本营侍卫教习,各营侍卫章京内拣补。本营掌选八旗勇士习角抵技,扈从则备宿卫”。善扑营不但习角抵技,而且是皇帝的近身侍卫。清朝的朝仪规定,王公大臣上朝都不准挟带兵器,侍卫也是徒手,奉旨拿人或保卫皇帝安全就要靠徒手搏摔的本领了。因此清的卫士也多擅长摔跤,康熙用“布库(摔跤手)擒了鳌拜之后”,下令扩大“善扑营”,“掌选八旗勇士习角抵技,扈从则备宿卫”。《清史稿》记载,从此善扑营成了清代名摔跤手的集合地。
4.1.2.2中国摔跤文化的表演化转向
随着摔跤军事化的兴起,相伴而生的就是摔跤也极具观赏性,可以用来表演,以显示对抗中的力量和身体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美感。甚至于我们可以说,参加角力摔跤的人都能体会到那种通过自己的力量制服别人的快感,以及自己所表现出的那种强健的体质和力量所构成的美感。正是这种美感给人以激励,从而形成摔跤特有的观赏性,这是摔跤在用于军事后期所形成的一个特别鲜明的特征,从而上至皇室下到平民百姓热衷于观看摔跤比赛。也就是说,人们在最初发现摔跤的军事训练价值之后,又发现摔跤有极强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于是摔跤转而走向表演,成为著名的“角抵戏”,“百戏”中重要的表演内容之一。
4.1.2.2.1秦朝首开摔跤表演先河, 唐宋将摔跤表演推到极致。
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表演性质的摔跤当推“角抵”。秦初角力正式定名为“角抵”,不仅用于军事训练,而且也用来表演,这就是所谓“讲武之礼,罢为角抵”。角抵不仅在民间开展,而且进入宫廷。据马瑞临《文献通考·卷一四九》载:“秦始皇并天下,分三十六郡。郡县兵器,聚之咸阳,销为钟鐻,讲武之礼罢为角抵”。《古今图书集成·军礼部》载:“秦并天下,罢讲武之礼为角抵。《汉书·刑法志》中记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