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文化导论》讲义 主讲:雷平 历史文化学院 (2)祭孔 祭 孔 祭 孔 读 经 读 经 孔子学院 湖北大学“孔子学院大春晚——龙腾狮跃美国行”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成功 为什么要讲中国文化? 问我家在哪里?家在中国,从前我总在心里默默说。问我家在哪里?家在中国,今天我总是这样自豪地说 ——歌唱家郑颖芬:《我家在中国》 乡愁诗人——余光中 酒入愁肠, 七分化作月光, 余下三分啸为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寻李白》 “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 ——费孝通 费孝同 教 材 《中国文化讲习录》 郭莹教授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化讲习录》 郭莹教授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初版社, 2005年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一、“文化” (一)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文化·文明·文化区。 1、从字义上看“文化”: “文”的最初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从字形上说“文” “文”字的本身含有两层意思: “亠”是一个形象化的符号,表示灯具与火苗,或表示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样,这个符号图式便具有光芒普照、使世界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指归; “乂”是个会意字,指“治理,使天下安宁、稳定”。 从字形上说“化” “化”字是个意象化的符号,它形象地表示出“人的武器”(匕首)或“折服人的武器”的意义。 如此,连绵起来,“文”与“化”两个字所并列的“文化”一词,便明显地具有“一种光芒普照的思想是人类用以治理世界的有力武器”这样的基本思想观念。 文 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 化 西汉以后,“文”与“化”连用,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序》,但这时的“文化”还不是一个词,而是“以文教化”的意思; 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文化”逐渐成为一个词,如后来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与我们今天一般人理解的“文化”概念还不是一回事。 “文化”对译“Culture” 现今我们使用的“文化”概念来自拉丁文Culture。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之下,“Culture”传入中国,国人在翻译“Culture”时,从中国原有的词汇中选择了“文化”。 “Culture” Culture,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多重意义。与拉丁语同属印欧语系的英文、法文,也用Culture来表示栽培、种植之意,并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这就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文治教化”内涵比较接近。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文化”一开始就专注于精神领域,而Cultura却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发,继而才引申到精神活动领域的。 “文化”的定义 “Culture”在19世纪的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学科概念,据说关于它的界定有200与余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一)人化说。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文化”的定义 (二)意识形态说。即“文化”是观念形态和意识形态在一定社会形态上的反映。 上层建筑( 文化) 社会 物质基础 “文化”的定义 (三)知识说。所谓有“文化”即有“知识”,文化即人类的精神财富。 2、文明: 《文心雕龙》:“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在中国古代“文明”多指“文采”、“文教”之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