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形象要点.pptVIP

2016江苏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形象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千多年前,一位圣人奔走在华夏大地上;旷野之中,忽然出现一位狂人,唱着歌走过圣人车前。众庶如此之多,楚狂竟然为孔子而出现;天下如此之大,楚狂竟然明知孔子的行程。楚狂对孔子的尊重与爱护之心,不可谓不真切盛大。楚狂尚且知道尊重与爱护圣人之德,执政者竟然轻易弃之毫不可惜!这是楚狂归隐的原因,也是孔子大道不行的原因。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楚狂归隐,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知时务而等待时机的远见卓识者。与孔子所不同者,在于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生不逢时的时候,便潇洒清高地度过一生;孔子不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更要救万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为一时不得志而舍弃当世的救济之心,更不会因为自我不得志而舍弃行道于万世之志。 孤寂冷清、明丽阔远、雄浑壮美、 萧瑟凄凉,安谧美好、幽美恬静 生机勃勃,肃杀荒寒、明净绚丽、 朦胧飘渺,凄寒萧条、悲壮苍凉 清新自然、绮丽华美、恬淡闲适、 常见意境(氛围):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名言解释: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帝乡:仙乡。期:及,至。 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不是我的本愿,仙境也不可企及。 上句引用《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段话,写脱尘去俗的高蹈情怀。 下句对“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庄子》)的求仙思想抱以怀疑。诗句在双向否定中蕴含任真自得、疏放自许的生活态度。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名言解释: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帝乡:仙乡。期:及,至。 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不是我的本愿,仙境也不可企及。 上句引用《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段话,写脱尘去俗的高蹈情怀。 下句对“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庄子》)的求仙思想抱以怀疑。诗句在双向否定中蕴含任真自得、疏放自许的生活态度。 楚狂接舆 楚狂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原名:陆接舆,平时“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在《论语·微子》记载他以《凤兮歌》讽刺孔子,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并拒绝和孔子交谈。在《庄子·人间世》亦有类似记载。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接舆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论语·微子》中的记载: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2016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之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它包括: ①、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②、抒情诗中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③、写景诗中借以抒发情感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景象,也叫意象; ④、咏物诗中情感描绘的事物即物象 。 一、什么是诗歌形象 1、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孟郊的《游子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为儿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 2、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李白的《静夜思》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3、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营造了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 4、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专题一: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形象 人物形象题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10福建卷) 2.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11四川卷)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12安徽卷) 4.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12江苏卷) 5.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12湖北卷) 6.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古典诗歌人物形象考查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如何正确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 知人论世,关注人物背景、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 2. 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行动、语言、心理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3.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试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