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1:一游客到北京旅游,在游览了故宫博物院后,出于爱护国家财产的动机,自愿交付保险费为故宫投保。 问该游客是否具有保险利益? 案例2 有关被盗物品的保险利益原则的运用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案例,被保险人买了一辆偷来的车并为该车投了保,但事先他对此并不知情,法官认为被保险人购买该车时是善意无辜的,因此他遭受的经济上的损失,应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该被保险人是具有保险利益的。可见,尽管在面对原物主的诉讼时,那些善意的购买人会败诉,但是他们对被盗物品是有保险利益的,即:善意第三人对他所购买的赃物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将动产不法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一般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特殊的保护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现代社会的商品流通和交易安全。允许被盗物品投保的法理依据是公平、诚信原则。 案例3 抵押权人对抵押物是否拥有保险利益 李某与张某同为业务员,1999年8月李某从公司辞职后,开始个体经营。开业之初,缺乏流动资金,李某向张某提出借款,并愿意按高于银行的利率计息,将自己的桑塔纳轿车作为抵押,以保证按时还款。张某觉得虽然李某没有什么可供执行的财产,但以汽车作为抵押,自己的债权较有保证,为防万一,张某要李某为其车辆购买保险,李某同意,1999年9月,双方到保险公司投保了车损险,为了方便,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栏中,都写了张某的名字。 2000年初,李某驾车外出,途中因驾驶不慎发生翻车,车辆遭到严重损坏,几乎报废,李某也身受重伤。得知事故后,张某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认为该车的事故属于保险责任,保险公司应当赔偿。保险公司认为尽管该车的损失属于保险责任,但是被保险车辆并非张某所有或使用的车辆,张某对于车辆没有保险利益,根据《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应退还李某所交的保费,不承担赔偿责任。经过几次交涉未果,张某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张某作为债权人,抵押车辆是否完好关系到抵押权能否实现,最终决定债权能否得到清偿,因此,发生保险事故后,张某对车辆拥有保险利益,保险公司应当进行赔偿。 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抵押权人对投保财产是否拥有保险利益。根据《保险法》:保险利益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具体而言指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可能遭受的损失或失去的利益。实际中,保险利益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案例4:王某向张某租借房屋,租期为10个月。租房合同中写明,王某在租借期内应对房屋损坏负责,王某为此而以所租借房屋投保火险一年。租期满后,王某按时退房。王某在退房时,将保单私下转让给张某,退房后半个月,房屋毁于火灾。 问张某是否能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 分析:张某不能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因为对于一般财产保险而言,保单的转让一定要事先征得保险人同意并由其签字。否则,转让无效。 在本案例中,王某在退房时,将保单私下转让给张某,并没有征得保险人同意,故保单转让无效。因此,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张某虽然对房屋有经济利益,但没有有效的保险合同而无权索赔。 首先,可保风险是指与损失相关的风险,或是利益无变化或是遭受损失,是绝对不会带来正值的收益的,这也正是损失补偿原则的具体要求。甲虽对乙的家庭财产不具有任何利益,但也没有因为乙的家庭财产损失而获得任何种类的利益,也就是没有违反损失补偿的原则。 其次,有法彦: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作为投保人的甲并没有拒绝履行自己最主要的义务—缴纳保险费,他只是将本来可以自己的家庭财产作为保险标的,并在其家庭财产遭遇到风险事故时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转移给了被保险人乙。甲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对乙的赠与。 第三,在发生风险事故时,被保险人乙行使保险金给付的请求权,因为乙确实遭受到了损失,才能获得保险金,并没有不当获利在其行使权利的背后,也是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的—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危险程度增加的通知义务、风险事故发生时的施救义务等。 再次,保险公司的权益也没有受到损害,与其承担保险金给付义务相对应的是其也收取了相应数量的保险费。 新老保险法对保险利益原则界定区别 历史上最早在法律上规定保险利益的国家是英国。《1746 年英国海上保险法》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 被保险人对保险财产具有保险利益是成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海上保险合同的前提条件。1774年,英国国会通过《人身保险法》对人身保险利益加以规定,从而将保险利益原则从海上保险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我国1995年。 依据保险利益固有的“经济性、合法性、可确定性”特征,目前各国对于保险利益的确定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与规定,总体上有三种
文档评论(0)